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9版:泛阅读
3  4  
PDF 版
· 来阅读80后的爱和忧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来阅读80后的爱和忧伤
苏德
文/本报记者 金丹丹
  三个年轻作家都出了新书,小饭、苏德、周嘉宁。你也许最先在新概念第一、二届作文大赛或者《萌芽》杂志上看到他们的名字。近十年来,他们一直默默地写作和成长,不间断出版的几部小说,让我们记住了小饭的戏谑和夸张,苏德的敏感灵动,和周嘉宁小说里淋漓的不顾一切的成长故事。

  《爱近杀》讲述了三个爱情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人死去。这是小饭写给自己前妻的小说。

  苏德的《如果没有的事》是几个中短篇的集合,而《毕业后结婚前》是很能让80后共鸣的故事。

  周嘉宁的《天空晴朗晴朗》的原型是当年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明媚角落》,她说这是她心目中最初想要写的小说,也许是她对成长小说的告别。因为印刷的小问题,这本小说上架可能会稍晚一些。

  在书店看到这些小说之前,先读一读作者们的感想。

  关于爱

  小饭

  以我对自己的了解,我是一个不愿意轻易“重复”的人;或者说,我是一个对于世界,对于生活具有实验冲动的人:在可能的情况下,我愿意体验不同的人生感受,用心去触摸那些从未抵达过的……也许你会因此认为我是一个热爱旅游的人。没错吧,谁不爱旅行呢?可我很懒,出门在外,如果没别的安排,基本上我都呆在宾馆里睡觉看电视,这一点很多朋友可以证明。香港歌手黎明有一首歌好像叫做《眼睛在旅行》。也可能是某一首歌的歌词。我恐怕是心在旅行吧。身体,我是安分的(因为慵懒)。心,我是不安分的。我对世界还有那么一些贪心。贪心即好奇心。

  关于我的“不愿重复”,我还可以举例子。在平时朋友聚会的饭局上,或者任何朋友们在一起的场合,如果轮到我发言(轮不到我尽量少发言吧,我这么要求自己),我不会去讲述那些曾从我口中流出来过的段子,经验,信息,哪怕道听途说来的,我只说过一次的——我绝不说第二次。“重复”,我以为耻——不能当别人是傻子,也不能当别人没有记性,于是我认为不需要把一件事情重复诉说。只要我跟在场的某一个人说过,我就不会再说一遍。如果记不清楚了,也许我会打个招呼,“这事儿是不是我跟你说过?”……总而言之,重复令我有一种轻微的愤怒。

  罗里罗嗦说了这么多,我只是为了表明,在写作上,我不会重复过去写过的——故事,当然,那不可能——叙述方式,也不行。看过我之前写过的几个长篇小说的人一定能发现,我的那三部长篇没有一部长篇是一样的,我是说讲故事的方式——不管讲的好不好,至少都不一样是吧。《我的秃头老师》的双线推进,《我年轻时候的女朋友》的“经验者说”,《蚂蚁》的螺旋型叙事……记得有一天,我的干妈胡玮莳(一个卓越的编辑)对我不无失望的说:“小饭,你写东西怎么没以前那么幽默好玩啦。”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1,我写的东西以前是有幽默感的;2,我写的东西现在不好玩了。我认为她这句话包含的这两个意思都对。幽默当然是好的,可在我看来,重复,就算是幽默也不被允许(至少在写作上)。像《我小时候》、《我的秃头老师》这些作品里包含的那种幽默,我以后不会大量写了——我以为我曾是这个世界上最懂得幽默的人,现在如何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

  这一次的主题是关于爱。可很抱歉,我不懂爱。我试图以三个故事来呈现爱的谱系……可我真的没把握是否成功了。也许这么做本身就是错的。

  关于爱——今天有朋友说到,去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去了解他的家庭,他的成长环境(我不知道这么做本身是否合理)。当我用这个方式去了解自己之后悲观地发现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我不是说我出生在一个多么不幸的家庭,只是关于爱,我父亲粗俗的某个发言(深深影响了我的那个发言)。他说:“生活要比爱重要得多。”觉得“爱”不重要,因此我的父亲在我那些朋友看来是不幸的;而我更糟糕——我甚至认为爱根本就不存在。总算当场我把这个意见控制在咽喉处,没让它蹦达出来,不然他们该用多么惋惜的口吻描述我啊。

  不懂爱,于是这个小说里连一个完整的关于爱的故事都没有。我想不出爱的开始——就算我最终编造了一个爱的开始,也想不到爱一旦开始之后怎么办;更想不到爱将以什么方式结束。三个莫名其妙被我团结在一起的故事,显出我对爱的了解那么有限,那么仓促,那么肤浅。本书的编辑孟先生读了小说后告诉我,他觉得我这个小说背后还是有温存的,还是表现出我对爱有期待。我自己也不知道他是否说对了。

  因为“爱近杀”,又因为我不信爱,于是我认为自己是这个爱的世界里能死里逃生的一个……然而,这一切可能都是我在进行某种推诿。

  其实当时不惘然

  这几天上海一直都在下雨,想雨停了,必也就彻底开春了。

  细细去算,距离写《钢轨上的爱情》已经三年,当年很多围绕着那本小说发生的事,却依旧清晰。我很喜欢时间的感觉,但往往是要过去后很久,回想起来才能有亲近的感觉。就好像是一场片段联结的电影,快或慢地回放一遍,就心生出感慨,噢,是这样的吗?很多,我们都忘记了,如果不去用文字记录下来,也许再也不会轻易想起。

  所以三年后,我写了这本书。它的完成,让我在文字里对一些事情有了回忆的快感和欣喜。当然,你不能把它真的看作是生活。虽然它最初的名字叫《生活表白》。后来,为了方便好记,才有了《毕业后结婚前》这个名字。其实我觉得这个名字也挺好,很直白。

  我的编辑孟凡明先生说,毕业后结婚前的日子,是遭遇战,每天都会有猛烈的事情冲击你的生活、爱情、信仰和认为,于是天翻地覆了,有人割弃,有人支撑,有人辛苦却甘之如饴。而他接着又说,结婚以后,是阵地战,任何矛盾与纠葛虽然并不热烈,却也能慢慢地颠覆,是一种细水长流的侵蚀。这个比喻我觉得很好,所以记在后记里,以免忘记。

  这几年,没有正式地写作的同时,我在生活中和很多人、事、物交错着碰面,听别人说他们的故事,也经历着自己的。正因为生活太强悍,以至于这一次,我的小说完全摈弃了以往好求新异结局的惯例,只想如一汪水,照出生活它本来的模样。无论是夏天、毕绿,还是艾贝蒂,都是我钟情的女子,她们的生活里有我的,我的生活里也有她们的。看见她们悲或者喜,我也就不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偏心。也许这种偏心更像是私心,是细微末节里对于过去的遗恨或赏析。嗯,那样的话,也挺好的。写的时候,我常这么对自己说。

  李商隐在《锦瑟》里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话读书的时候,我很迷恋,总觉得感情就是那样的,追忆时倒有了迷迷糊糊的不确定。可如今,当我离开校园很久,也不再是那个站在地下藏书室里能看一下午书的女孩,和感情有关的,反倒是觉得用“其实当时不惘然”来形容更贴切。因为真实地经过后,又怎会惘然呢?虽然那些故事不再是自己的,反倒成了别人的,你回忆着,看着,心里却是清朗明白。

  在我的生活中,顾姳小姐的原型最近告诉我一句话,她说:When you are young, there is no mistake, but experiment.这也是我想转达给每一位看完这本小说的读者的。生活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你经过了,而在年轻时能有一些经历,哪怕惊涛骇浪,波折重重,也足以成为日后的财富。我非常感激生活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亲人、朋友、同学,抑或者爱人,他们带着自己并不算华丽的故事来到我身边,与我相濡以沫。走或着留,至今我仍满心存欢喜。

  而这个故事,虽然看似告一段落,却并不会结束。因为生活永远都在继续着。她们如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假日 泛阅读 B0019 来阅读80后的爱和忧伤 文/本报记者 金丹丹 2008-2-15 城市假日b00192008-02-1500015;城市假日b00192008-02-1500009;城市假日b00192008-02-15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