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004年7月1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本期关注·改进党报经济报道    
权威·深刻·实用
——试论党报经济报道的核心价值
丁柏铨 南海芬2004-7-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受众对新闻媒体经济报道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受到长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报道思路的束缚,各级党报在经济报道方面虽有所强化,但仍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近年来,众多财经类报纸的出现,使党报的经济报道进入了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之中。在此背景下,党报的经济报道必须以权威性、深刻性和实用性作为核心价值,才能赢得读者。
    党报对重大经济政策和经济现象的分析、把握,往往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理解问题、判断是非的参照和依据,即使是在资讯十分发达的今天,党报经济报道的这种权威性依然显著
   
在任何领域中,彰显权威性的前提是必须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具有权威性的事物总是最能得到人们的信赖。“党报是党和政府特别倚重的新闻机构,也是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很高权威性和很大影响力的新闻媒体。”①马克思一贯强调:“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②经济报道作为党报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有所作为,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权威性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等特点。在激烈的报业竞争环境中,媒体越来越注重形成自己的权威性。然而,权威的地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单靠广告宣传就可以建立的。党报在读者心目中的权威形象,是靠其多年来的报道工作累积起来的。然而,党报的经济报道的权威性特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党报的经济报道往往过于严肃刻板,缺乏可读性,以致失去了许多读者。
    长期以来,党报的经济报道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有关经济建设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是读者了解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信息通道,在政策阐释方面最具权威性。它对于重大经济政策和经济现象的分析、把握,往往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理解问题、判断是非的参照和依据,即使是在资讯十分发达的今天,党报经济报道的这种特殊地位依然相当明显。
    通常,党报凭借与党政部门的密切联系,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这些部门最权威、最可靠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准确到位的解读。2003年2月杭州药价虚高厉害,群众意见很大。《浙江日报》以《医药代表向“老百姓”下跪——老百姓大药房杭城奇遇记》开篇,报道药品流通领域的垄断现象,引起了当地药品监督局负责人的重视,当天就对老百姓关心的药店、药价问题作出说明,表示要为医药零售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浙江日报》又把这位负责人的意见和读者的反馈一同刊登出来,整整一周用每天半个版的篇幅进行连续报道,最后省长批示,责成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解剖药品流通领域的问题。《浙江日报》的这种做法,既报道读者广泛关注的社会经济现象,又发布权威信息以正视听,并引导舆论推动问题的解决,赢得了读者好评。
    可见,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党报的权威性这一优势,及时、准确报道群众关心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重要经济政策和经济信息的权威发布,增强独家性、指导性和前瞻性,进一步提高公信力和权威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党报的经济报道是完全可以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运作的。
    党报的经济报道,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加以把握,分析经济活动的整体性、联系性,凸显出专业经济报道的深刻性,提供其独一无二的阅读价值
    党报经济报道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报道内容肤浅单一,报道手法呆板僵硬,惯用套话、空话和大话,常常对问题和现象作简单的陈述,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明显地缺乏专业深度,无法给读者应有的指导和启示。
    当前的社会经济生活纷繁复杂,瞬息多变,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出现的经济现象或经济事实,作为客观存在,常常是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大环境分不开的。广大的读者不仅希望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希望知道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读者对“新闻背后的新闻”的企求,决定了只有具备深度和广度的新闻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有研究者认为,经济报道“在把经济事实的性质和重要性告诉受众的同时,必须提供前后相关的信息,对经济学术语作出解释,对各种连带的经济关系给予说明。就此,经济新闻的内部要形成一种牢固的关系结构,否则会缺乏说服力”。③党报的经济报道,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加以把握,分析经济活动的整体性、联系性,凸显出专业经济报道的深刻性,提供其独一无二的阅读价值。
    如何实现党报经济报道中的深刻性呢?深度报道是最直接的突破口。然而,这里所说的深度报道,并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更多的是指体现了思路和理念深刻性的报道。经济新闻中的深度报道关键在于“深”,触角要敏锐,角度要新颖,视野要开阔,不仅要有对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即时报道,更要有对事实的全方位深度解剖,提供专业的知识背景和权威的专业评析。
    党报的经济记者,要充分理解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深刻背景、指导意义和丰富内涵,熟悉有关的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发扬党报记者高度的敬业精神,运用财经记者深厚的专业功底,组织好从策划到实施报道的全过程。党的十六大以后,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在基层调研时提出“主动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的合作和发展”的战略决策,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编委会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浙江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切入口。他们以开放的眼光,立足“长三角”,放眼经济全球化和中国21世纪头20年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主动策划了一组反映沪苏浙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亮点和成功经验以及浙江融入“长三角”的紧迫性的经济报道,由编委会率两路人马,跨越沪苏浙采访当地领导、经济学家、企业界人士,最后从改进经济宣传的角度,探索新的写作思路,完成了一组《关注“长三角”》的系列经济报道。报道刊发之后,引起了各方读者的热烈关注,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也为此发表阅评文章,赞扬《关注“长三角”》的报道“宣传气势大”,“精心策划、精心实施”,“整体谋划,巧妙布局”,“独具匠心,可圈可点”。
    增强信息的实用性是党报经济报道在众多专业类报纸的挑战中得以取胜的重要路径。党报经济报道既要提供有价值、受欢迎的资讯服务,还要传播思想、传播理念
    阅读党报经济报道的读者,都希望通过阅读增加决策的理性,把握经济形势和市场机会。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读者阅读财经类报刊最希望获取实用信息,而实用性相对于独家性、深度性、时效性来说,是常常被忽视的信息属性。因此,笔者认为,增强信息的实用性是党报经济报道在众多专业类报纸的挑战中得以取胜的重要路径。
    在经济活动中,读者对于经济报道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政策的解读。政策是一种资源,政策的调整意味着利益的调整。读者希望媒体对经济政策和规则进行深入分析、解释,以便正确认识、利用它们,从而抓住其中的商机。二是对经济走势的判断。人们总是希望报道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走势,并与自己的利益联系起来,得到可供参考的事实性信息和分析性信息,帮助决策,趋利避害。三是对问题的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困扰着人们,读者迫切希望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需要媒体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并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因此,经济报道中的实用信息包括对读者生活起直接指导作用的直接有用的信息,如股票行情、商品价格、消费指南;提供知识、帮助开拓思维空间的间接实用信息,如经济动态等。党报由于长期以来居于“大报”地位,常侧重于具有宏观指导性的信息而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信息,认为刊登如房产、租赁、人才招聘信息或旅游价格这类的信息会降低自己的身价。其实,党报的经济报道要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绝不能忽视向读者提供生活服务类信息。
    然而,作为党报,要搞好生活服务类报道,如果仅从一般的可读、服务上做文章,不仅竞争不过都市类报纸,影响也不会太大。党报既要提供有价值、受欢迎的资讯服务,但其机关报性质、主流地位不能变;不仅要传播信息,还要传播思想、传播理念,这就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扬长避短,高出一筹。
    党报经济报道的权威性、深刻性和实用性,应当形成一股合力。各分力之间,是紧密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权威性是基础,深刻性是保障,实用性是价值实现。维持权威性,必然要求以深刻性作为支撑,否则权威性只能是一句空话。不具有权威性的肤浅的经济报道,不可能具备指导和启示的现实价值。实用性只有在权威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方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党报的经济报道要想在竞争格局中引人注目,采取切实行动,维护权威性、强化深刻性、突出实用性势在必行。
    (本文作者丁柏铨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南海芬为该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
    注:
    ① 丁柏铨:《贴近群众:党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新闻战线》2004年第3期
    ② 马克思:《摩塞尔记者的辩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③ 陈力丹:《关于经济新闻的几个问题》,《新闻大学》2000年夏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