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004年7月1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业务研究    
标题制作切忌出格
孙国翔2004-7-1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使报道增色添辉。所以,各家报纸在标题的制作上都会苦下功夫,力争出新、出奇。这无可厚非,也很有必要。但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必须注意把握导向,严格遵守必要的新闻纪律,切忌乱搞噱头,否则就会导致异化,产生负面作用。
    笔者最近比较留意地阅读了我省几家都市生活类报纸,结果发现有好几例标题在制作上存在着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还十分严重,分别受到有关部门的批评。这里选取若干例题作些分析,期望能起到警示作用。
  把关不严,产生误导
    某报去年刊登一篇题为《“呼死你”呼死良民》的报道,披露一些不法制假者被管理部门盯上后,恶意使用呼叫转移功能、嫁祸于人的卑劣手法。该报道本身没有错,但把“良民”这个日伪统治时期产生的、对我国百姓带有极大歧视色彩的称谓做在标题上,显然是不慎重的。
    某报去年转载其他城市一家都市报的一篇报道,全文大意是说:瑞安市的一位从事医务工作的市民买了一架退役飞机,准备改装后做餐饮生意。这一正常的经济行为,反映出温州民间资本的活跃,媒体对此进行报道本来很有意义。但该报道由于记者采访失实,将这架飞机称之为“江青专机”,而某报在处理这篇文章时,不加分析地做了《瑞安一医生购得“江青专机”》的标题,从而演变成政治问题。
    还有,某报去年报道了这样一则社会新闻,东阳市有位女民警在当地医院遭人殴打,打人者中有个外省的女法官。对这起偶然事件,媒体客观地报道一下不是不可以,但应把握分寸,不能损害执法部门的整体形象。但该报却以偏概全,做了个《东阳:女法官打了女民警》的刺目标题,起了误导作用。
    今年有两家都市类报纸同日刊登了秦山核电站设备故障的报道,一家标题为《秦山机组打个颤 杭州用电抖一抖》,另一家的标题为《秦山核电站出故障 杭州供电更吃紧》,都片面地将“秦山核电站故障”与“杭州用电紧张”构成因果关系,起了明显的误导作用。而且,核电设施的安全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闻媒体对此必须极其谨慎,制作这样的标题,显然是不应该的。
    今年某报以很大的篇幅刊登了题为《从优秀海军到艾滋小偷》的报道。媒体运用典型事例,吁请人们高度重视艾滋病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本无可厚非,也很有必要。然而,该报却偏偏选取一个战士,而且“曾经是一个优秀的海军战士”的个别事例来大做文章,不但不严肃,在导向上也存在着问题。
  品位不高,格调低俗
    某报去年刊登一则“企业发生事故、多名员工烫伤”的社会新闻,做了《老婆娶过四五个,办厂烫伤七八个》的标题,硬把企业的工伤事故与企业主曾“娶过四五个老婆”这两件毫无因果关系的事情扯在一起,非常低俗。
    今年,某报的娱乐新闻刊登一文,报道歌手甘萍与前国脚黎兵结婚一事。消息并不长,内容也很一般,但标题却非常刺目低俗——《甘萍恋上“黎兵的床”》。又如前不久在云南昆明出现的“人体盛宴”,这本来是一件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的事情,是与中国传统道德格格不入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摧残。而我省有些都市类报纸却不置可否地对此大肆炒作,不但做了《美女人体盛宴首现昆明》的醒目标题,还配发了三幅裸体女子“人体盛宴”的照片,因此遭到很多读者的批评。
    宁波有家报纸,前不久用几乎半个版转登外省一则案件报道,题为《丧尽天良!恶魔奸杀女子吃人肉》,单看标题,就让人心惊胆颤,其血淋淋的内容更是骇人听闻。几天后,在该报的“特别报道”版,刊登了《克林顿新书历数风流事》一文,津津乐道克林顿先后与上百名女性偷欢之事,甚至还把“试图说服莱温斯基清理裙子上的‘痕迹’”做在标题上,内容低俗至极,社会影响非常不好。
    现在有些报纸为了迎合读者,抢抓所谓的市场“卖点”新闻,往往忘却媒体的社会责任,因而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上述标题的出现,就是这一倾向的实证。这些标题在制作时,想必编者是在刻意追求一种“出跳”,但作为新闻工作者来说,如果忘却媒体的社会责任,不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那么,这样的“出跳”就很有可能变成“出格”。

 
 
 
anguage="JavaScript" src="/js/dailyfooter.js" type="text/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