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004年9月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电广时空    
让国外受众喜闻乐见
——对外报道的故事叙述艺术
应玮琳2004-9-1

  我们的对外报道,要让国外受众喜闻乐见,就必须善于捕捉最具代表性的新闻事实并及时予以报道。
    真相的表述其实有个特别简单的途径:那就是真实的故事。如果你能找到那些有新闻性和可读性的故事,受众就会开始关注故事里的人或事,就会不自觉地跟着你的视角,感受正在变化中的中国。
    那么,当你决定讲故事的时候,那该是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经贸洽谈会是浙江省一年一度的重大经济活动,就对外报道来讲,这是宣传自己的最好机会,因为浙江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它的经济发展就是中国前进的一个缩影。
    它有故事吗?获得2002年中国彩虹奖广播二等奖的作品——《浙江经贸洽谈会显示:浙江企业渴望走出去》,讲述了当中国大多数企业还在招商引资时,浙江省的很多企业却开始跨出国门走出去的故事,讲得很生动,令人信服。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专题节目《Zhejiang Special》曾做过这样一些选题:浙江年轻人渴望创造网络致富奇迹;西方人的合作伙伴鲁冠球;杭州的面条包子让美国的汉堡力不从心;李阳:一个要让三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年轻人;农民查雪康准备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一群癞蛤蟆;有6个外国人成了中国浙江省的居民;沉迷于古丝绸的博士赵丰;快乐的82岁钢琴教师;等等。这些带着人文视角的故事,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而且也成为国外听众的另一种人生体验。
    这些题材后来证明是合适的,可以打动人的。在澳大利亚广播电台播出的《今日浙江》,播出两年后,就开始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听众来信,那些用英语写来的信说,他们很喜欢、也很高兴收听这些节目,有的听众甚至寄来了有当地电台名称的明信片和各种各样的纪念邮票。
    解决了题材问题,那么怎么叙述你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故事人人会讲,各有巧妙不同。”
    中央外宣办主任赵启正说过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对外宣传的任务和目标不同于对内宣传,宣传的对象更不同,所以不能完全按照内宣的要求开展对外宣传。要在外宣中把握好一个‘度’”;“一定要充分考虑外国人的接受程度,尽量根据外国人对中国的实际了解和背景进行介绍。”
    2000年7月,浙江省举行建国以来第一次立法听证会。这表明中国人正在享有越来越多的民主权利,立法的透明度正在逐步加大。这是对外报道的好“故事”。
    广播作品《畅所欲言的听证会》,最后播出的几乎是一个实况剪辑。故事采取让市民说、医院代表说、省人大官员说这样的处理方法,通过他们的个性话语勾勒场景,展现内涵,让听众自己去作结论。因为它成功地再现和记录了当时真实的场景,而获得2000年中国彩虹奖广播一等奖。
    你有人文视角的题材,还必须用精确、细腻、敏锐的手法来写。故事的重点在“HOW”。叙事方式必须采用大量生动的细节,简洁的语言,提供正确的背景性信息,使故事与受众发生关联,引起他们的共鸣。   
    获得中国彩虹奖二等奖的作品《浙江出了个12岁的“中国科学院小院士”》,起初只是一条近百字的消息,后来经过深入采访,变成讲述一个12岁的孩子改良苹果树品种的故事。故事背后的主题是中国正在对学生进行更多的素质教育,不只是让孩子们学习好,还让他们学更多的实用技术。
    故事是这样写的:
    “浙江省一个12岁的农村学生,最近因为出色的科技成果和爱动脑筋,被中国少年科学院评为‘全国百名科学小院士’,这个女学生叫吴艳。   
    吴艳说,在这么多课题中,她最得意的是这个早熟苹果的引种成功,因为它很实用。要说明的是,吴艳的父母并不是有学问的人,她的父亲在一家运输公司开车,母亲是个手工业者,主要靠给别人加工帽子来获得收入……”
    结果这个故事在用英语播出后,国际台就收到了美国一位听众的来信。信中说,这个故事让他想起自己童年的经历,他觉得非常亲切。再后来,有听众来信询问这种苹果树在哪里可以买到?因为改良后,它结果早,可以提前一个多月上市。
    每个从新闻学院出来的学生或者做过几年记者的人,大都掌握了新闻写作技巧。不过,对外报道中的讲故事,目的是彰显故事背后的主题。故事讲得有没有感染力,需要记者自身所具有的多种非智力因素,如责任感、道德心、学习力等等将会影响他对主题的选择、基调的把握和叙事风格。
    2003年来袭的非典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这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可我们的对外报道该怎么做?
    在这点上,我们似乎应该汲取那些在对内报道上做得相当出色的媒体经验。比如央视《面对面》里,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坚定的声音;奋战在一线的护士长流泪的脸等等。为什么它给我们的印象这么深?因为故事背后就充满着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及他们对主题基调的把握和独特的叙事风格。
    事实上,浙江省在当时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专业精神和信息共享,使政府在老百姓中树立了相当的公信力。市民因为相信政府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合作。
    于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专题《Zhejiang Special》播出的《SARS冲击下的浙江》(节选)是这样报道的:
    SARS已经让所有的浙江人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不管他们愿意还是不愿意。但经历了最初的压力后,浙江人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了对危机处理的能力。
    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在4月20号向全省通报,出现第一例输入性SARS病例。这一天是周末。就在第二天,浙江省有节奏地实行了相关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定点收治SARS病人的医院,将SARS垃圾作上标记,定点收集并集中进行二次超高温焚烧,这是目前国际上处理有害垃圾最先进的方式。
    浙江人以自己的幽默来度过这段日子。一些商店贴出了民间神仙戴上口罩的招贴画;清早锻炼的人群中,甚至出现了穿制服的餐馆服务员列队长跑;一些饭店甚至还举行运动会……
    这个稿件获得了浙江省对外报道“金鸽奖”一等奖。因为它用事实说明了中国人并没有因为非典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做一个对外报道的记者很寂寞,因为你的受众在国外;但同时也很快乐,因为你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来写。更快乐的是,如果你的故事足够好,就有“奖赏”,那就是听众的来信。
    (作者单位:浙江广电集团海外中心)
   

 

 
 
 
"tex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