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004年9月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业务研究    
深度报道的视角在悄悄地变
王明江2004-9-1

  深度报道如今愈来愈受到各家报纸的重视,已成为各报内容竞争的利器之一。
    然而,今天,深度报道的视角却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从关注政治、关注重大事件与人物,更多地转向立足本地、关注民生和突出人文关怀。一般来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民生,贴近生活
    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的汽车拥有量节节攀升。而城市道路的发展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与汽车的增长速度显然不成正比,于是交通事故频出,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少麻烦。今年3月,在温州交警部门公布了“2月交通事故状况”后,温州晚报推出了以《下午六时,交通事故缘何多发?》为题的深度报道,除报道面上情况外,还特意请有关专家从时段、路况、驾驶员心理、人体生物钟等方面着重剖析交通事故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给读者提供了一份有益的出行参考。
    现在,记者在进行深度报道时,更多的是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进而作深入的采访和剖析。3月17日,温州晚报刊发了《1口“井”10个“妈”》的报道。记者从小小窨井盖经常被偷、给百姓生活造成诸多不便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说起,将市政管理、道路设计等众多部门在管理上的漏洞揭露了出来,获得了百姓的共鸣。由此,人们也发现了一个现象:传统的深度报道一般都是讲大事的,无论是从题材上还是结构上,其报道的切入点都大而广。而近几年来,那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被百姓普遍关注的事件正在成为深度报道的重点。这些小事看似琐碎,实则不然,通过这些“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一些深层次的“大问题”。
    2、人文关怀  ,情理交融
    在新闻中,如何掌握好感性与理性的轻重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感性的掌握,尺度的不同,构成的新闻旨趣也就不同。记者要使自己与受众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让他们产生一种信任感,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能扣人心弦,才能打动人。因而,在近年来的深度报道中,记者更多地从感性层面入手,在情理交融之中突出人文关怀。
    温州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他们在这个城市过得好吗?他们的合法权益有切实保障吗?于是,温州晚报的记者扮成民工,3天的务工生活体验,使他们对外来务工人员艰辛的工作和生活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打工日记》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真实地再现了外来务工人员恶劣的生活、工作环境,牵动了全社会的心。
    女性是这个社会关注的另一焦点。有“温州经济的华丽背影”之称的温州女子,带领着女子银行、女子医院、女子购房团等一系列娘子军队伍出现在经济舞台上,成为温州独有的经济现象。《温州经济的华丽背影》(2004年3月8日)报道了女子品牌所打造出的“她经济”,通过记者的介绍和专家的点评,读者明白了温州女子为何能撑起温州经济半边天的原因,同时她们坚韧不拔、勇于闯荡的品性,也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这些深度报道不乏理性的思考,却也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恰恰在这些充满人情味的字里行间,深度报道更为扣人心弦、引人思考。
  (作者单位:温州晚报)

 
 
 
language="JavaScript" src="/js/dailyfooter.js" type="text/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