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004年9月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业务研究    
服务读者,不妨从“天气预报”做起
毛东辉2004-9-1

  艳阳高照,酷暑难熬,人们都在抬头问天:何时才能迎来凉爽?于是,每天拿到报纸,急忙翻看天气预报,就成了许多读者的必修课了。好在现在不少报纸都有专门的气象版面,预报天气状况、解释天气现象、分析未来趋势、提供气象知识,让您在出门之前就尽知风云变幻、早作预防。
    事实上,正如人们对天气的关注并非始自今夏,报纸开辟专门的版面、安排专职的人员来报道气象新闻,也并不只是近段时间的事。近年来,作为服务性新闻的一个新品种,气象新闻迅速成为众多都市类报纸改版的主攻方向之一,纷纷推出气象专版,有了比较固定的版位、版式和比较成熟的版面配置。气象新闻从以往不受重视的版面点缀(可有可无,有也只是在不显眼位置上的寥寥数语),一跃成为新闻的主角。
    美国的《今日美国》是比较早在报纸上推出天气专版的。在这之前,天气预报在美国报纸上还微不足道。1993年《今日美国》在第一叠的封底推出全彩色的天气预报版,刊登本地、全国、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并用地图将各主要城市天气标识出来,有的还有气象专家的分析。天气专版一经推出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并很快在美国报业普及开来。如今,在美国,无论是严肃性大报如《纽约时报》,还是地方小报,都开辟了丰富多彩的天气预报专版。“天气情况是受众每天最需要获得的基本信息之一,传媒不提供,便是失职。”这一观念早已成为美国传媒界的共识。
    在国内,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等机构曾共同完成了一项“2002年全国观众抽样调查结果”,“天气预报”高居收看电视节目类型排行榜的首位。天气资讯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这种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被较早进入市场竞争、受众服务意识强烈的都市类报纸敏锐地察觉到了,大多数都市报开始重视气象新闻资源的开发和包装,策划推出了许多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专栏和专版。  
    仅以杭州地区为例,《都市快报》、《今日早报》、《青年时报》都有各具特色的天气专栏和专版。笔者对比了这3家报纸7月中下旬的有关版面,简略介绍如下:
    《青年时报》专辟“时报预告”版,每天一版,由天气预报、今日航班、今日电影电视等内容组成。其中“天气预报”约占四分之一的版面,版式相对固定,栏目有杭州市区天气,包括今明天气、气温和相对湿度;指数预报,如人体舒适度、中暑、晨练、紫外线及耗电指数等;浙江城市天气,以地图标示全省11个市今明两天的天气及气温;长三角城市天气,包括上海、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扬州、南通的天气状况及气温。
    《今日早报》的天气版版式比较成熟固定,一般占“杭州·茶室”版的三分之一,一周四到五次,周末则在报头刊登杭州市区天气简报。栏目设置基本与《青年时报》同,也有杭州市区天气、浙江城市天气(以地图标示)、今日长三角城市天气及指数预报等。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在趣味性上下了一番功夫,不定期刊出的“ZZ猫漫画”专栏,通过一只“老三老四”的猫之口聊“天”,看后引人会心一笑。如有一期,酷暑难熬的ZZ猫说:“再不发高温费,我就不捉老鼠了”;杭州开放防空洞给居民纳凉后,ZZ猫又出来发话了:“热得顶不住了,到防空洞歇两天去。”
    比较而言,《都市快报》在栏目的丰富性、知识性和人性化上更具特色。该报有专门的“气象”版,与“教育”各占一半的版面,版次也基本固定,便于读者查阅。除了杭州、浙江城市及旅游景点天气、指数预报、浙江海浪预报等常规栏目外,每天都有一篇三四百字的当日气象新闻,专人采写,介绍当日气象及原因、未来趋势、注意事项等。如7月27日标题为“雷暴只是跑跑龙套,高温才是本周主角”;7月29日标题“高温天,吃饭前后拒冷饮”。每周还有一期“一周风云录”,回顾一周气象新闻,解释相关天气现象。如7月27日“手机引雷电震翻人,八月有大型流星雨”一文,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手机引发居庸关雷击事件、防雷知识要牢记、太阳发烧地球变暖、八月英仙座大发流星雨。该版还不定期刊出记者署名专栏“何岚看天”,针对阶段性天气特点,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角度入手,娓娓道来,富有情趣。如7月20日“高温加停电,黄占鹿热昏了”,介绍了高温对动物的影响。其中有一段开头写道:“人们总以为动物比人吃苦耐劳,其实面对烈日,动物比人类更‘贪凉怕热’。”7月22日“龙卷风是个‘笨家伙’,多为直行不会急拐”一文,总结一段时间来湖南临澧、江苏阳澄湖等地出现的龙卷风天气,介绍龙卷风的成因、特性及防范办法。7月29日“高温催发室内污染加重,盛夏不要急于搬进新房”,三个小标题分别是:高温逼出有害气体,新房最好开窗三月,养花种草净化空气。在指数预报中,该报还别出心裁,设置了一些独家内容,如下班天气、洗车指数、日出日落时间、月出时间与月相、荷花观赏期预报等,服务读者可谓无微不至。
    综观这些天气专版,可以发现一些带有共性的东西:
    报道理念上,突出贴近性、服务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报纸要赢得市场,首先必须赢得读者。天气预报是人们每天必看的内容之一,报纸应当贴近读者的这一需求,不断拓展气象报道领域,创新报道形式,吸引读者眼球,服务读者生活。
    报道内容上,从传统的“晴到多云、20到30度”的天气预报,向全面的气象服务转变。一是报道范围扩大了,不仅报道本地天气情况,还报道周边地区天气;不仅预报天气、气温,还介绍湿度、海浪及各种指数预报;二是深度增加了,一系列解读性栏目的推出,使读者不仅了解将要发生什么,还明白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来预防;三是更加注重服务性,无论是指数项目的设置,还是气象新闻或专栏文章,都突出一个主题,即气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或解疑释惑,或温情提示,以求对读者的生活有所帮助。
    报道功能上,把天气预报的作用从实用性扩展到了新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上。相比以往寥寥数语式的天气简报,如今的天气版面,首要的变化就是把天气预报当作气象新闻来做,强调了它的新闻性;在此基础上,对天气现象的大量分析和解释,对天气与人们生活、天气与传统节气节日的介绍,以及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都使气象新闻具有了浓郁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报道形式上,综合运用文字、地图、小图标及照片、漫画等版面元素,生动、活泼、醒目;开辟多个固定栏目,使天气信息栏目化,有利于创造精品栏目;开设专家或记者的署名专栏,更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相信,随着我国报纸对“三贴近”的不懈追求,亲近读者、服务读者观念的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报纸加入到改进和创新气象新闻这一过程中来。

 
 
 
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js/dailyfooter.js" type="text/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