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004年9月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业务研究    
重视新闻报道的“引导”功能
王德昌2004-9-1

  新闻报道要在“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基础上,突出“引导客观事实向有利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这个作用。所以,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应成为“先进思想观念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笔者根据自己20年的新闻实践和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社会问题报道和一些时政报道,记者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深入的分析思考,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例子,来影响受众的观念、引导受众的行为。
    例如,八九十年代,高考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当时高校的录取比例只有5%—10%。结果是,一方面许多人进不了高校,手中又无技术就不了业;而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工人十分紧缺,影响了经济的发展。1996年,作为一名教育记者,我认为有必要对这种现象给予正确的舆论引导。我到市教委了解教育结构、招生计划等整体情况,又到各职业学校实地采访,发现当时各职业学校都有良好的师资和教学条件而生源稀少,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在杭州市教委领导的支持下,我采编了一组报道,选择在中考前半个月推出。报道从为什么要实行“普高”、“职高”两条腿走路的教育结构到职业教育的前景,从职业学校的良好教育条件到职高生毕业之后的前途等方面作了系统报道。当时的市教委领导非常高兴,称赞杭州电视台“正确地理解了教育,正确地反映了教育,正确地引导了群众”。
    在一些重大的时政报道方面,如 两会报道,以前通常只是报道一下会议的程序性内容,且都是自上而下单向的。从2002年起,凡是市里召开两会,我们就开通“两会热线”电话,帮助政府、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开设“直通两会”专栏,将市民的声音带到两会上,为人大常委会立法提供参考依据,效果非常好。
    二、对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记者必须尽己之力,在服务中引导,在引导中服务。
    再以教育为例。地处新华路的杭州市青春中学(区属中学),90年代中叶以前是个“弄堂学校”,处在一群民居的包围之中,校舍破旧低矮。但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它所培养的初中毕业生有90%进入省级重点高中。可学校多年来一直没办法拓展。一天,当时的学校校长找到我说:“你能不能关注一下我们的学校?如果能让青春中学改善办学条件,可以增加许多进重点高中甚至重点大学的人才,这是为社会做贡献!”听了他的介绍后,我到学校进一步采访了解情况,之后,发了一组连续报道,反映青春中学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困难,并设法请市领导到实地作了调研。经过不懈努力,报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市政府拨了专款,为学校改造了校舍、增添了教学设施,使学校扩大了招生规模。
    三、对一些社会新闻、动态消息,要从“小”题材中申发其社会意义,起到引导作用。
    像“交通事故”报道很多,怎样使这样的报道价值最大化呢?今年8月6日,杭州沿江路与袁浦路口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2死5重伤。我们并没有简单地发一动态消息了事,而是在现场采访中细心地发现,这个交叉路口竟没有设置红绿灯。因此,我们在客观地报道事故后,再从“没有红绿灯”这个信息入手,对杭州城郊结合部有多少路口有类似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样的“瞎子”路口还有好几个……应该说,这样的报道才是完整的报道,使价值最大化,并能起到使有关部门改进工作的引导作用。
    (作者单位:杭州电视台)

 
 
 
language="JavaScript" src="/js/dailyfooter.js" type="text/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