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004年11月1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记者节专题    
记者节三愿
江坪2004-11-1

  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又到了,《新闻实践》编辑部约我写稿,写点与记者直接有关的事情,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此,就以“三愿”为题,表达对自己节日的祝福。
  一愿:维护自身的崇高形象
    记者的形象是崇高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记者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的政治责任;肩负着服务大众,实现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肩负着廉洁自律、自尊自爱、维护媒体形象、公众形象的道德责任;肩负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责任。广大新闻工作者正是以这样的形象工作、学习和生活在人民之中,受到大众的赞扬。
    当前,影响记者形象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一是虚假新闻,二是有偿新闻,三是低俗报道。
    虚假新闻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近几年来,某些媒体虚假新闻有增无减,严重地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新闻工作者应该群起而攻之,坚决打假,毫不手软,使之无立足之地。
    有偿新闻败坏了新闻事业的根基,也必然腐蚀新闻队伍。如今,明目张胆的有偿新闻已不多见,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有偿新闻仍时有发生。新闻工作者应该认清其危害,坚决地予以清除,让这块孳生腐败的温床,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低俗报道涣散人的斗志,麻痹人的精神。如今那种垃圾文化、腐朽文化、黄色文化、凶杀文化在某些媒体上屡屡出现,给先进文化的传播带来极大的危害。新闻工作者应该把握好宣传格调,格调中有导向,表明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我们要用高格调、高品位的报道,给人民群众送去美好的精神食粮。
    形象是声誉,声誉就是权威。在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弘扬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崇高形象。
  二愿:共同搞好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在党内、法律、群众、舆论这四种监督中,舆论监督的传播最广,影响最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在论述“加强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时明确提出:“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搞好舆论的监督,需要有关方面共同努力。
    作为新闻工作者,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注意选择有普遍教育意义、有代表性的事例,用准确的事实,适当的分寸,有头有尾地开展批评报道,使批评报道做到:讲究社会责任,注意报道艺术,实现积极的社会效果。在受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焦点访谈》,正是在舆论监督中坚持正确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人们的赞扬。
    作为被批评单位或个人,则有如何闻过则喜、正确对待的问题。有些单位和个人在接受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向记者提供情况,诚恳接受媒体监督,并认真加以改正,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确有一些单位或个人对待舆论监督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对记者设置种种障碍,有的制造假象,有的托人“说情”,有的恫吓威胁,有的甚至对记者进行人身伤害,使正当的舆论监督难以实现。
    创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舆论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揭露某种阴暗,为的是更勇敢地去追求光明,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愿:同行们注意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一个人身心健康,有利于创造性的工作,事业上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如今,新闻界的健身活动正在逐步开展,全国性的体育竞赛也在不断举办,诸如乒乓、游泳、网球等等。这对于增强新闻工作者的体质,促进新闻事业发展大有益处。
    但是,新闻工作者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数众多记者的身心健康亮起了红灯。调查表明:记者常患疾病中,心理疾病占了31%,睡眠紊乱占了31%,颈椎病占了63%,视力下降占了66%……这,应该引起新闻界同行们的高度警觉了。
    古人云:“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衷心希望各个新闻单位的领导同志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一,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有一个比喻讲得很好,十分形象:身心健康是“1”,其他的东西(诸如智慧、财富、爱情等等)是“0”,有健康的“1”,“0”越多就越有价值;如果“1”不存在了,那么“0”也只能是“0”了。
    二,设置必需的健身场地和配备应有的器材,不能任意占用活动场地,不能将健身器材打入“冷宫”。
    三,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各单位领导同志不仅要在学习上、工作上带头,在锻炼身体上也要带头,这样的话,开展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就有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作者是浙江省记协名誉主席,高级记者)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