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005年7月1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县市区域报论坛·突发事件报道研究    
审慎 及时 准确
——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思考
金龙江2005-7-1

  一、审慎对待突发事件,进行客观准确的报道,是做好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前提条件
    面对突发性、敏感性事件,媒体必须审慎,要全面了解事件真相,冷静思考,沉着应对,严格进行多层把关,不能一味追求报道时效,轻信有关环节,导致造成重大差错的严重后果。2003年5月1日1时许,本报的一版清样上出现《温州发现“非典”疑似病例/我市对38名同机的乐清人采取紧急措施》一文。此文是本报一位记者接受公派任务,在我市召开的一次紧急防非典会议上采写的消息,并已经有关领导审签。尽管如此,看到清样后,还是引起了我们的疑问。在查阅有关规定后得知,公布“非典”疫情,须经地(市)级卫生局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才能公布。于是,我们马上与温州市卫生局和温州市政府取得了联系,他们均认为“乐清无权公布‘非典’疫情”。凌晨2时15分,我们在清样上撤掉了此稿。3天后,《温州日报》刊登了一则题为《社会传言温州出现一例“非典”疑似病例/专家多次会诊:基本排除》的消息,证实我们及时纠正了一起重大差错的出现。
    严格遵守宣传纪律,防止不适宜的报道见报。 2003年1月20日,乐清市区湖上岙一私人养鸡场一大批鸡死亡,主人将它们装在麻袋里去销毁。本报一见习记者在汇报这一线索后,本报根据有关规定,没有发稿。但次日,温州某报一编辑得知此情后,向这位见习记者要去了稿件,并于23日在报上刊登上了题为《禽流感袭击养鸡场》的消息。这条消息一公布,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关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有关禽流感等疫情”的规定。
    二、及时报道、做好深度、合理引导,是做好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关键所在
    面对突发事件,能报的、允许报的,媒体应该快速反应、形成强势、合理引导。如去年8月12日,“云娜”台风突然袭来,乐清发生特大山体滑坡,遭受重大损失。乐清日报对这场突发性灾难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充分的报道。8月12日夜台风登陆前后,记者第一时间深入现场采访,第二天报纸 一版以2篇文字稿4幅图片的篇幅,二版以近一半的篇幅迅速作了报道。在强调时效的同时,我们还注重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如《紧急救援十六小时,十三名渔民终无恙》、《三民工在蒲溪被困17小时》、《凤溪村从废墟中救出三人》、《艰难跋涉四小时报灾情》等稿件,均把事件真相、进程及背后不为人知的信息传达给了读者。
    突发事件过后,作些反思报道,十分必要,但也要冷静、严谨。台风过后,我们作了一些分析性的深度报道,从受灾的教训中寻找今后防灾的经验。如《聚焦农业生产的风险防范》一文,引出对农业保险机制实现途径的思索;《关注地质灾害》一组稿件,对乐清地质灾害隐患现状、防治工作和增强人们自救意识等问题进行一系列思考。
    要善于把握社会动向,发挥媒体优势,促成事件解决。2004年6月底的一天,有读者给本报“新闻110”热线打来电话,称许多奶农将当天从奶牛身上挤下来的鲜牛奶全部倾倒在荒草地里。获悉这一突发线索,本报记者马上前往采访,得知因受劣质奶粉事件连锁反应的影响,收购鲜奶的乳品厂被查封,因其关门停产引发了奶农倒奶事件。本报率先报道了《成桶成桶的鲜牛奶倒在草地里》这一新闻,随即引起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但我们没有停留在事情表面,而是深入挖掘并冷静分析这一事件背后的原因及实质,随即刊发了《“倒奶”风波彰显农业产业链脆弱》等文章,立足于上为市委市政府解难、下为奶农分忧。经本报记者在奶农和牛奶加工企业之间的积极穿针引线,便有了《“小家伙”收购鲜奶 养殖户又见笑颜》等报道。
  (作者单位:乐清日报社)

 
 
 
z95&首页&refer="+escape(document.referrer)+"&cur="+escape(document.URL)+"&title="+escape(document.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