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005年7月1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副刊研究    
找准地方党报文学副刊的近期定位
屠亚芳2005-7-1

  办好地方党报副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找到它和近期社会相契合的定位。
    就地方党报来说,“近期社会”所包含的既有大时代,又有本报所覆盖的“小社会”,其副刊要找到一个较好的定位,赢得读者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大时代和“小社会”中的相关要素就不得不一并加以充分考虑。这是我在实践中得出的一点“真知”。
  一、“文”“新”结合,贴近读者
    在纸质媒体副刊越来越萎缩,文学副刊似乎将要失去存在价值的舆论抬头时,嘉兴日报社今年的读者调查结果却显示,在日报24个版面中,“南湖”文学副刊读者满意度名列第六。
    近年来,报纸新闻版面越来越多,副刊似乎被挤到了一角。作为文学副刊编辑,就不得不重新思考文学副刊的定位了。怎么定位,这就要从文学副刊自身与所面对的环境两方面来考虑,才能找到相契合的点。
    文学副刊为什么会在传媒发展的时候渐渐被冷落?重“文”轻“新”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已成为快捷式阅读的报纸,其文学副刊与当今读者的契合点上,所缺的不是“文”,而是“新”,是新闻性、时代性的内容;只有贴近了时代、贴近了社会生活,才是真正贴近了读者。
    地方党报覆盖面内的读者,文学爱好者的人数毕竟有限。所以,“南湖”副刊要生存并发展,就要转向“文”与“新”相结合的定位:是文学,更是具有时代信息和关注力的文学。前年,作为“南湖”副刊的编辑,我以《写作的姿态》这篇稿约开始这种转向:“地市报文学副刊的读者不应局限于文学爱好者,所以为文学副刊写稿的姿态最好也要面对更多读者:在选择写作题材上,不囿于书斋生活的感觉,不仅仅是引起圈内人的共鸣,而要面对外面的广阔世界,面对更多现代人感兴趣的东西;在表达方式上,最好不要太高蹈,而是与更多读者稍微亲近些,只要写作的姿态作些调整,雅的高深的东西是可以与通俗相亲近的……”目光更多地盯住关注社会、介入时代进程的稿子,让对多彩社会、时代变化的关注尽可能多地走进文学副刊,让文学副刊具有时代最新信息,饱含新闻价值,与社会的脉搏相呼应,成为我们选稿的主要标准。
  二、 “文”“新”相辅,保证品位
    在 “文”与“新”相结合的转向中,“南湖”副刊既要吸引众多的读者,又要保持主流媒体应有的文化品位,必须把握好一个度。但要把握好这个度,不太容易。在亲近读者这一点上,“南湖”副刊很容易做到不玩“小资”,拒绝低俗,而要让“文”有品位,“新”有高度,却不是那么容易了。对地方报纸来说,应靠哪些作者来支撑起“文”有品位、“新”有高度的文学副刊呢?我采用的是“三管齐下”之策:一是引入外水,激活内部,逐个留住很适合版面定位的外地写作好手;二是向本地写作水平较高的原基本作者灌输转向了的编辑意图;三是引导新生代作者,既灌输编辑意图,又加以技巧上的点拨。
    “文”与“新”结合,亲民性与文化品位兼顾,使文学副刊关注的主题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政治文明进程的推进、社会阶层的变化、宪法的修改、法制的完善、城市化的脚步、“三农”问题的重视等等,在杂文、随笔、叙事散文中时常出现,文学作品因为这些时代信息和关注力而得以在报纸上找到了生存并发展的空间,而这些较有品位的作品的表现力又恰恰比新闻更具典型、深刻、新颖、隽永的艺术效果。
  三、紧跟时势,适度调整定位
    “南湖”副刊虽然确立了“文”与“新”结合,亲民性与文化品位兼顾之近期定位, 但面对时代社会的瞬息变化,近期定位也要不时求变。比如,最近报纸时评热的出现,向我们发出了一个信息,读者的关注点已从新闻的事件之面转向深层的思考。《嘉兴日报》的时评专栏“三杨专栏”颇受读者关注,但只有一周一期一篇,而党报的文学副刊,本应是激荡思想的阵地,所以近期我就及时“跟进”,借栏目重新组合包装之际,将原来的“望湖茶坊”栏目容量扩容,文章成组推出,以增加影响力。这样做的目的,还有一点基于前瞻性的考虑,那就是随着这些年高等教育的发展,读者的文化层次在近期的提高速度也相应快于以往,加上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嘉兴城市品位的提升、文化事业的兴盛,都需要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党报文学副刊在评论上的增量,以提高思想品位。
  (作者单位:嘉兴日报)

 
 
 
sz95&首页&refer="+escape(document.referrer)+"&cur="+escape(document.URL)+"&title="+escape(document.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