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110年11月1日,星期六(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前沿关注    
受众细分·定向传播
——南湖晚报社区报的实践与思考
杨自强2110-11-1

    社区新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是媒体发展由“大众传播”走向“分众传播”的产物。南湖晚报于2009年开设“社区版”,每天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社区新闻。2010年,开设了报中报“社区报”,分为社区·关注、社区·市井、社区·互动、社区·网事等版面,每天出版,在地市级晚报中率先推出了“社区报”的概念。“社区报”以特定的定位、鲜明的特色、创新的思维,得到了市民读者的好评。
    作为受众细分、定向传播的产物,社区新闻以社区居民为传播对象,其新闻往往呈现出“细、小、近、实”的特色,相对于时政、经济、文化报道,可说是一些“小新闻”。然而,正因为其“小”,跟社区居民也就贴得更近,可以做出其特有的“大”功能。我们认为,一张成功的社区报应该是一个信息超市,满足社区居民五花八门的信息需求;它应该是一个难事帮手,满足社区居民各种各样的服务需求;它应该是生活向导,指导社区居民提高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指数。充分发挥好这三大功能,才能使社区报不但是一张“新闻纸”(NEWSPAPER),还是一张“有用纸”(USEPAPER), “如果你生活在这个小城,你离不开这份报纸;如果你要生活得好,你必须订阅这份报纸;如果你没有订阅,会让人感到奇怪。”(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

    信息超市:离你最近的新闻
    社区报作为一种“分众传播”,它必须要全方位地贴近它定向传播的特定小众——社区居民,从“邻猫产子”到老人去世都可以成为报道的对象。更重要的是,报道无论是在物理上(空间和时间)还是在心理上,都必须体现出最大限度的贴近感。南湖晚报专门确定了5名社区记者,每人分片负责,与街道、社区干部交朋友。还把五名社区记者的头像做成几千张海报,张贴到各个社区,并不定期地开展“社区记者进社区”活动,让社区记者面对面与社区居民交流、接受投诉,解决难题。
    但对于全市几百个社区,5名社区记者还是太少了。于是,南湖晚报又专门组织了3支“编外记者”队伍:
    一是“包打听”,这是晚报对社区信息员的昵称。“包打听”们分布在各个社区,涵盖了各个阶层、各种职业,他们本身就是社区居民的一员,因此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提供鲜活的新闻。
    二是“市民记者”。南湖晚报从几百名爱好新闻、有一定基础的报名者中,经过几轮笔试、面试,最后挑选了15名。经业务培训后,成为颇有水准的“市民记者”,并在社区报上专门为“市民记者”开设专栏,刊发他们写的身边事、身边人。
    三是 “想聊就聊”QQ群。在网络上开设了一个“100128110”的QQ群,专人管理,24小时在线,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慢慢形成了一批固定的群友,这批群友以80后、90后的年轻人为主,他们所聊的话题、所提供的线索往往是“市民记者”和“包打听”们很少触及的,形成了互补。
    通过这样3支各具特色的“编外记者”队伍,每个社区居民都可能成为社区报的“记者”,使得社区报的触角延伸到了社区的角角落落,更由于是“身边人”写“身边人”,使得报道始终是鲜活而热辣的,有着浓浓的市井味。
    南湖晚报一直坚持晚出,报纸要到下午才能到市民手上。如何让社区新闻“保鲜”?那就是在社区新闻上主打“昨夜今晨”牌,提出“新闻不睡觉”要求。每天安排两个文字记者、一个摄影记者、一辆车,从晚上6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整夜值班,同时,把当天的截稿时间推至10点半。这样,前一天晚上甚至当天上午发生在社区居民眼皮底下的事,下午就见了报,傍晚时就成为餐桌上、散步时谈论的话题。

    难事帮手:做居民的“老娘舅”
    美国全国报业协会(National Newspaper Association)把社区报纸定义为“旨在通过提供新闻和资讯的方式服务并建设本地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打造社区纽带的报纸”。可见,服务性是社区报的特色,也是其价值所在。对此,南湖晚报社区报提出了社区新闻“解难”、“解惑”、“解气”、“解闷”的办报理念,以此来立足社区、服务社区。针对社区中家庭矛盾多、邻里纠纷多、情感疙瘩多的特点,南湖晚报社区报依托有关部门,建起了“老娘舅”、“民间红娘”两支队伍。社区报与嘉兴市司法局合作,以各基层司法所中的优秀人民调解员为基础,并吸纳了民间一些有威望有能力、人脉关系广、善于调解生活矛盾的热心人,组成了近百人的“老娘舅”队伍。晚报接到热线反映社区里的家庭、邻里纠纷,就派出“老娘舅”前去调解,并将调解的过程刊发在晚报上。久而久之,“老娘舅”树立了威信,成了社区报的一块招牌,许多居民主动要求“老娘舅”去调解。如 “楼上楼下因渗水产生的纠纷”、“离婚了还遭到前夫不断骚扰”、“小夫妻结婚后孩子究竟跟谁姓”等,都在“老娘舅”的调解下有了圆满结果。现在,“老娘舅”每周总要调解三四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则保持在90%以上,取得了社区读者极大的信任。
    社区报还与嘉兴百姓求助热线“96345”联合,成立了“民间红娘”志愿者服务队。这20多名“民间红娘”以社区报“缘来约会吧”栏目为平台,为未婚男女牵线搭桥,同时也为社区报提供生动、健康的情感类故事。这类报道有服务性,具有浓浓人情味、故事性,广受欢迎。

    生活向导:社区活动“主持人”
    一份好的社区报,应该是一个社区活动“主持人”,在它的调动下,社区生活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和谐快乐。现在有学者提出了报纸“粘性”的概念,而社区报通过在社区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有助于使报纸更快地融入社区,从而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对报纸的忠诚度——这就是所谓的“粘性”。南湖晚报有三个在当地颇有知名度的社区团队:劲走团、追星族、激情广场。
    “劲走团”的主要对象是中老年读者,由社区报编辑牵头,人员达数百人,每天晚上7点,沿南湖快走一圈,为时一小时左右。几个月组织一次超长距离劲走活动,像环南北湖的山路劲走、“重走解放路”(沿当年解放军进入嘉兴的线路)劲走、环杭州西湖30公里快走等,年底还联合市体育总会组织“千人健康快步走”。不少老年居民通过劲走团增进了健康,交上了朋友,扩大了社交圈。
    “追星族”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社区报与嘉兴市科技馆联合,聘请了一名资深天文爱好者为“族长”,在一些有趣的天文现象来临时,像流星雨、月偏食等,组织爱好者集体观看天文现象,由科技馆提供专业观察仪器,并请科技馆的副馆长现场解说。“追星族”基本上每月都要搞一次活动,并开设了两个QQ群和一个网上论坛,让“族友”们讨论交流。由于这样的“追星”长知识、增见识,又有趣味,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激情广场”则是面向社区中的文艺爱好者。在各个社区都有不少歌唱、器乐、戏曲、杂技的爱好者,他们水平不高热情高,总想找机会“露一手”。而对居民来说,看自己身边的人表现比在电视上看明星别有一番趣味。“激情广场”正是迎合了社区居民的这个需求。社区报依托街道、社区和各类协会,组建一支松散型的演出队伍,逢年过节或节庆活动,就在市区热闹的室外广场上,组织几场“激情广场”的演出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断增强,而社区报与社区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起来,在良性互动中逐渐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
    (作者:嘉兴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南湖晚报执行总编)
  责任编辑:胡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