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110年11月1日,星期六(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业界论坛    
冷门话题热处理的操作思路
叶福明 路平2110-11-1

    今年春播时节,湖州日报推出了“大米做成礼品卖”系列报道,力促农业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在组织策划这组系列报道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在“热”与“冷”之间交替思考并作出判断与处理,事后的效果证明是成功的。

    调查研究中确立选题
    今年新春过后,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长兴流行大米当礼品,“家家要吃饭,送米不会糟蹋钱,经济又实惠,拎在手里沉甸甸的,真是礼重情也重。”虽然大米当礼品已不是新闻,但作为一种现象仍然值得关注。为此,湖州日报要闻部布置5名记者分头了解本市粮食种植与市场情况,然后确定调查的对象:一是全市第一个拿到谷物类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认证且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的长兴“显圣大米”,二是全市第一个试种“帐子大米”获得成功并创下36元一公斤“天价”的德清清溪稻米专业合作社,三是较早引种品牌稻种“香稻”的安吉金牛水稻专业合作社,四是率先引进浙江大学新技术试种“富硒米”获得成功的湖州生农粮油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同时,在当地主要粮油商场作进一步调查,并对市县农业部门干部、农业专家及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进行专访。
    调查后获取的各类信息汇集起来,应该说是很震撼的:
    ——粮食亩产逐年提高的同时,粮食种植面积实际上连年缩减,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关键还是比较效益不高。
    ——湖州市场上本地产大米不足两成,且多为低档产品,居民反映口感较差。
    ——4个点的调查情况有喜有忧:“显圣大米”选择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种植以确保无公害,尽管效益逐年提高,但技术含量与推广价值显得不足;清溪的“天价大米”事实上是有价无市,局限性在于没有推广价值,好在该合作社走多元化发展,有实力也有技术调整水稻种植模式,并已开始在海南建立了良种基地;其他两家合作社的品牌大米尚处初创阶段,总体上前景看好,困难也不小。
    ——粮食生产转变发展方式,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之路,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早已形成共识,亟待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同时也需要基层干部政绩观的转变与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
    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了报道计划。

    “冷思考”中提炼主题
    近年来,党报对“三农”报道的热情高涨。相对来说,农村话题最热,农业次之,农民最冷,而农业方面的热门题材自然是怎样发展现代农业。
    我们都知道,再热门的题材炒多了最终也是“炒冷饭”,只有在深入调查与理性思考中去开掘主题,才能创造一种新意。为此,要闻部内部进行了一次专题讨论。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交叉点在哪里?传统农业的出路又在哪里?讨论中,我们寻求二者间的“桥梁”,以使报道拥有一个有说服力的突破口。“农业发展的关键不是种什么,而是怎么种、怎么经营。”农业部门负责人和农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几乎一致的观点让我们豁然开朗。“现代”与“传统”之分,重点在于种植模式与技术、生产与经营相结合,而不是在于种水稻还是种葡萄。我们调研的4个稻米专业合作社,都用事实证明了传统的粮油生产依然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产业”。
    第二个重点是怎么看待农业效益问题,这也是当前农民心中纠结的一个核心话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趋利是正常的选择,农民围绕市场获利的多少来决定种养什么无可非议。但就整体而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粮食更是事关国家安全。何况,生产经营传统农作物并不代表没有效益,反而可以产生高效益。这些年来,谈具体的收成多了,谈农业的综合效益少了,这一点同样值得记者反思。
    第三个重点是农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这是组织这组报道的真正意图。我们进行梳理,有五个方面需要转型升级:一是要转农业的发展模式,由过去的主要依靠土地、农资消耗,向依靠科技创新和资本投放升级;二是要转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去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劳动力投入,向注重可控的设施生产和机械化升级;三是要转农业经营方式,由过去的分散经营、生产经营型,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经营生活型升级;四是要转农业经营主体,由过去分散的兼业化的小农户,向专业化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升级;五是要转农业产业功能,由过去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并重升级。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天下粮仓”,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大农业品牌将会在湖州精彩亮相——再建“天下粮仓”,而路径惟有升级。

    “热处理”中提升效果
    考虑将春节期间用大米当礼品这么一件算不上新鲜的事作为这组系列报道的由头,我们也是思考再三之后作出的选择。毕竟多年来粮食生产在媒体上是一个冷门题材,如此“热处理”能不能产生预期效果,不能说一点顾虑都没有。
    以冷门话题入手,或许能产生“爆冷门效应”。事后,我们与部分读者在交流时得到了正面反应。我国用仅占全球7%的耕地养活全球20%人口,粮食安全说多重要就有多重要。就新闻“由头”而言,20元一公斤的“礼品大米”在市场上的确属高价,其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体现了发展高效农业所必备的经营、品质、品牌等元素,以此作为这组系列报道的“卖点”,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能切合主题。
    在具体的篇目安排中,我们又借鉴了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以起到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的效果。开篇是《大米做成礼品卖》,并配发评论《一个永不过时的产业》,由此引出话题并连续刊发了4篇典型报道;再推出调查报告《本地大米市场占有率仅为两成》;接着以专访《我市农业优化升级势在必行》加评论《关键在于“转什么”、“怎么升”》起“转向”作用,即从精品大米引申到农业转型升级这个大命题;又以《发展现代农业大有空间》、《实施“品牌化战略”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两篇访谈作为延伸性报道;最后在一版重要位置推出深度报道《再建“天下粮仓”》。
    总之,“热”与“冷”是相对而言的,在“热”与“冷”之间交替思考并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与处理,是一种必备的新闻处理能力。“大米做成礼品卖”系列报道,是我们对冷门话题热处理的新尝试、新成果。
  (作者单位:湖州日报报业集团)
  责任编辑:章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