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110年11月1日,星期六(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广角瞭望    
台湾传媒生态近距离旁观
黄如飞2110-11-1

    前不久,笔者随福建省新闻出版人才考察团在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参访台湾的《中国时报》、《民众日报》、东森电视、中天电视、中视电视、康轩出版社、世新大学等新闻出版和教学机构,发现台湾传媒业有许多东西值得大陆同行借鉴,也引起了笔者深入的思考。

    台湾新闻传媒业的竞争压力与应对
    台湾只有2300多万人口,但却拥有上百个电视频道,24小时新闻台就有8家;平面媒体方面,仅报纸就有三四百家,媒体间竞争非常激烈。台湾媒体普遍重视立意创新,把核心竞争力集中在新闻精品制作上,非常注重新闻产品的优质性、趣味性和受众性,不断标新立异,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深,人深我特。
    这一点在电视节目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电视新闻24小时播映,其中19小时直播。与此同时,电视屏幕的下面和侧面,还时时打出滚动字幕,报道即时新闻。这些即时新闻有的与刚刚发生的事实几近同步。无论哪个台,只要是独家,他们都会毫不吝啬地以巨大的字体在画面右下角全程打上“独家报道”,以吸引眼球。晚间几乎所有的冠以“整点新闻”的新闻节目,都不是在整点而是提前4至5分钟播出,也就是为抢得收视市场。东森台比较有特点的做法就是:在每天16:00之前就直播一档新闻——“拦截”,就是对当天的新闻热点做深度解析,直击新闻内核。
    同时,许多媒体还时时刻刻注重做好新闻产品的延伸和“售后”服务工作。有些电视台的气象预报新闻可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播报一周之内或者一个月之内的世界各地的气象和气象新闻。有些广播电台的新闻广播还与电信部门联网,受众使用手机就能收听同步的电台广播。很多报社在不同地方发行的报纸,都配有不同的地方新闻版,大都采用小文章、大标题、大图片的版式,来减轻受众的阅读压力,取悦读者。
    台湾媒体的新闻设备之高端化、常态化使用,也令人称道。在福建数量不多、使用频率不高的新闻现场转播车(SNG),在台湾全岛就有近百台,仅台北就有20来台。几乎所有的动态新闻都是由散布在各地的SNG小组现场完成,这样大大缩短了电视新闻的制作流程,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
    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许多传媒集团建立新闻资源共享系统,让新闻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中时集团强强联手,组成由报纸、电视、杂志、网络、出版等相关事业的跨媒体集团,建立新闻资源库,记者采访的新闻,集团内的所有媒体随时都可以使用,以此达到各媒体新闻刊播的快捷和高效。
    台湾电视媒体推崇具有深度解析能力的达人。台湾的各个电视机构,新闻主播都是清一色的记者出身。主播除了播报新闻外,还要参与新闻的编排。记者出身的主播,对新闻的把握自如,评论可信度高,主播和新闻之间浑然一体。特别是在直播新闻中,主播临场的反应和多年记者经验的判断提升了整档新闻节目的深度和广度。
    在中天考察时,问及对采编队伍的培养,他们介绍,他们拥有的“资深记者”,除了有多年的采访经验、熟练的文字、画面和语言组织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对涉及的领域如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有独到的判断和见解。他们能在突发新闻中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纲挈领地概括事件经过,也能随时就事件的某点作深度的分析。从电视深度化上讲,为克服电视的扁平性,遇重大新闻,马上连线现场记者,相关官员、学者,接着在当天就上谈话节目。这对从业人员的现场把控能力和新闻积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台湾的中国时报集团原先以平面媒体为主,2008年被旺旺集团并购后,成为一个多元化经营与服务的媒体集团。中国时报大陆新闻中心的发言人林克伦向我们介绍说,作为平面媒体的代表性力量,中时报系也在尝试探索新媒介报道形式,如网络、视频等工作,目前有关记者都被要求在采访的同时能尽量提供视频,经过后方编辑后通过网络播发,以取得年轻读者的青睐;同时,中时报系也希望能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包括福建在内的大陆媒体的合作,以降低采访成本,扩大一手新闻来源,增加报道吸引力。
    在与台湾学者的座谈中,世新大学副校长熊杰告诉我们,当下老报人年事已高,社会转型、经营理念、报业结构均出现巨大变化,报业第二代“精英”开始接班。这些人年轻有为,受过良好教育,学历普遍较高,社长、总编、主笔等多为高学历者,甚至不乏留学归来的硕士、博士等,这使得上世纪90年代后的台湾新闻教育也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据统计,从1991年至2005年的15年间,就有50多个与新闻传播相关的科、系、所诞生,培养了大批的新闻传播方面的学士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精英”办报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

    期待与祖国大陆同行的合作
    东森电视台是迄今为止和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展开合作最多、覆盖面最广、合作程度最深的岛内媒体之一,从神舟飞船到端午节,从两会商谈到经贸活动,东森电视台都积极参与报道,将鲜活、真实的祖国大陆传导给了岛内观众。
    “我们的新闻报道,特别是大陆新闻报道是最吸引观众的内容之一,很多大陆观众也对我们的主持人和新闻记者十分熟悉,他们中很多都和白岩松等著名新闻人展开过合作。”东森电视副总经理、亚洲台台长欧阳劭玮说。据介绍,东森电视台由早期的2个电视频道经营,逐步扩充到目前的8个电视频道,为岛内频道公司中自制频道数量最多者,且频道类型亦均属岛内最受欢迎的主流频道包括新闻、电影、综合、卡通等类型频道。目前,东森在上海成立了办事处,并与福建广电集团有合作,包括交换电视节目、销售东森节目版权、电视节目合制、共同举办公益活动等。  
    对于大陆年轻观众而言,“康熙来了”这个综艺节目可谓如雷贯耳,但在同为中时集团旗下的中国电视公司总经理吴戈卿看来, “中视在大陆新闻报道上尝试了很多高难度的挑战,效果不错。我们认为,好的节目不能没有收视率,但电视节目的好坏绝不只取决于收视率。”据介绍,目前中视已和大陆厦门卫视展开新闻访谈节目的合作,“随着两岸情势发生重大的积极变化之后,岛内对于大陆地区旅游观光类信息需求量急剧增加,单独的大陆旅游频道能运营成功就是一个例证,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和有关机构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中天电视前不久也与新华社签署合作协议,将新华社的财经资讯引入中天。中天电视公司新闻部助理总监兼亚洲新闻制播中心主任刘善群介绍说,作为一家追求深度和广度的电视媒体,中天在大陆新闻上投入很多,“开放新中国”栏目已经播出100多期。“在很多人看来,金融海啸对媒体而言非常不利,但我们却觉得这也许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时机。在这个特殊时刻,我们投入了很大的成本,平均要保持四五组人在大陆做节目,重点介绍各省市的经济社会热点事务。事实上,在特殊时刻推出这种节目,反响超出我们的预料,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我们的报道比较严肃,并不是什么奇闻异事,能吸引观众,而且播出时间从晚间11点逐步向前移,表明岛内观众对大陆的视角、心态和观点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对我们播出节目是有反馈的,甚至会打电话过来问,我们什么时候播下一集,或者为什么会调整时间。这让我们对这种深度报道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同样是资深媒体人,民众日报社副社长兼大陆新闻中心主任张弘光感觉压力要比电视媒体大得多:“现在报纸发行量保持在10万份左右,盈利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我们的策略就是扎根地方,我们有36个地方版,这是我们的法宝。问题在于,我们的读者群相对比较‘老’,这对我们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据介绍,《民众日报》同样关注大陆新闻,与大陆媒体多有合作,从策划闽台族谱寻根报道,发展到策划台胞祖地寻根旅游等,举办了不少有意义的活动。目前,《民众日报》的地方版之多,居台湾各大平面媒体之首。
    此次台湾之行,所见所闻,感同身受,启示颇多。随着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升温,大陆对台湾的巨大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媒体看到了拓展的机会,台湾几乎所有报纸都设有大陆新闻专版,大部分电视媒体也都在重要时段播报大陆的新闻,拥有更多的大陆新闻资源也是吸引台湾民众的重要手段。新办的《旺报》是专门报道大陆新闻的报纸,一开始就受到台湾民众的欢迎。目前,台湾媒体对两岸新闻交流有强烈的愿望,他们已不满足于两岸新闻稿件、图片和节目等的交换,正努力通过两岸媒体互派记者驻点、共同举办活动来扩大影响,这是两岸新闻交流新的特点和趋势。
  (作者单位: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责任编辑:胡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