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110年11月1日,星期六(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采编札记    
落地新闻,把大事变成身边事
冯焰2110-11-1

    “落地新闻”是地市级报纸的强项,因为受地域性的限制,地方报纸不可能将国内外的新闻一网打尽,但又不可能不进行报道,这里就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也就是把重大新闻落地。从另一个角度说,面对众多早上出版的报纸和网络媒体的“抢风头”,“落地新闻”也是地方报纸求得特色和优势的有力措施。
    笔者的理解是,“落地新闻”依托发生于外域的某一资讯或事件,结合本地与该新闻源相关的具体实际进行跟进采访,尽可能同步地在细节和深度上对此新闻源进行本土化的延伸和拓展。“落地新闻”不是新闻的一个种类,而是一种新闻做法。
    在新闻时效性上,报纸明显处于劣势。如何变劣势为优势?距离读者最近的新闻才具有传播效果,被传播的东西才有生命力,因此,显现和放大报纸的优势,尤其是使新闻“落地”,把大事变成身边事,是报纸变劣势为优势、赢得受众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比如上海世博会,媒体的相关报道数不胜数,如何将世博这样的大事变成身边事?金华晚报发现作为浙商重要分支的婺商,对世博营销几无概念,更谈不上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方案。基于此,金华晚报财富周刊刊发了《世博营销:婺商的集体盲点?》,不少读者致电记者或者通过电子邮件与记者展开讨论。这样,就把世博会这件大事变成了我们的身边事。
    新闻价值通常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五要素。落地新闻不能在时新性上抢着先机,那么,可以在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上进行比较、挖掘,从而确定怎样的新闻值得“落地”。一条新闻源不在本地的新闻,需不需要将它在本土“落地”,取决于该新闻的价值和影响力,也可以说,要看它与本地的关联度如何,它的内容和资讯是否能够对本土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情感形成某种有力量的变化。说到底,要看其有没有在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方面彰显优势。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 “新36条”,金华晚报及时推出了“新36条与婺商”系列报道,其中《皮蛋仙子变身女银行家 俞巧仙将摘婺商首个银行牌照》,引起了业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
    具体地说,新闻落地,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寻找更广更深的本地视角,这是接近性的重要体现。当一个重大国际国内新闻按照统一口径发布,要想在海量的同题材报道中“别具一格”,首先要围绕这一新闻寻找更广更深的本地视角,然后挖出与本地关联的最多最新的新闻,从而凸显接近性这一要素。金华晚报“新36条与婺商”系列报道之二的《电动汽车城金华胎动》,就是从四部委关于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入手,寻找到了本地的电动汽车行业、婺商和消费者这些本地经济视角。
    2. 解读经济政策,增强服务功效。在将某一新闻进行落地时,不仅需要关注热点新闻本身,深入寻求广泛、深刻的“落地点”,还需要准确洞察和把握经济现象背后的各种相关利益群体都有怎样的关联,都进行着怎样的博弈,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来推进当地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是媒体效应显著性的体现。如金华晚报刊发的《瓦瓦祖拉闹 义乌商人囧》说南非世界杯上瓦瓦祖拉90%以上都来自义乌,然而义乌商人获得的利润仅为2%。记者以宏观的眼光观察并发现问题,得出了义乌企业要在品牌、渠道、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索,义乌小商品还可以在供应链上做文章,以寻求突围的结论。
    3. 报纸、网络与读者的互动。落地新闻可以沿着发生新闻事件的主要普适价值,从区域或者说是本地的相关动态性中,去寻找区域读者的核心契合点,从而获知读者需求和反馈。报网互动,就是利用网络的特点来实现这一目的。如《世博营销:婺商的集体盲点?》刊出后,及时上了金华新闻网并公布了相关采编人员的网络联系方式,读者的各种反馈接踵而至,不少读者致电记者或通过电子邮件与记者展开讨论,就婺商如何通过世博进行品牌营销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由此写出了后续稿《如何将盲点变亮点?》。报、网、读者的互动带来的效应,是纸质媒体单方望尘莫及的。 
  (作者单位:金华晚报经济部)
  责任编辑:章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