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012年9月1日,星期六(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热点聚焦    
从塑造“典型”到还原平民本色
——浙江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吴菊萍,一个真实的平民英雄》创作启示
2012-9-1

  ■黄小裕
  《吴菊萍,一个真实的平民英雄》,是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记者历时三个月跟拍创作的人物报道。不同于以往先进典型人物“感天动地”的报道风格,这则电视专题“非主流”地纪录了平民英雄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女孩妞妞后,从一位平凡的普通人到享誉全国的道德楷模的心路经历,展示的是吴菊萍在那段特殊时期光环背后的“琐碎点滴”,呈现的是一个真实普通人的所思所想。在2011年浙江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电视新闻专题类一等奖。
  独特视角,真实生动,一改“高大全”程式
  “以独特的视角,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吴菊萍的平民英雄本色”,这是评委们对这则作品给出的获奖理由,透露出评委和观众对目前电视“先进典型”报道创新的殷切期望。
  在社会道德亟待重建的今天,“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对传播先进文化、提升道德素养、弘扬社会正气有着重要作用,“先进典型”报道也是各级媒体宣传任务的重中之重,电视主流媒体更是承担着挖掘和宣传“先进典型”的社会责任。但是,长期以来“先进典型”报道往往因为只注重政治宣传需要而忽略了新闻报道价值,形成了陈旧老套的固化模式,人物趋于“完美化”、“高大全”,文风趋于“标准化”、“程式化”,无法真正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2004年,新华社针对全国范围内受众调查显示,受众对典型人物报道的真实性存在质疑。根据“叙述可靠性理论”,叙述者和“隐指作者”价值观的异同决定着叙述的可靠与否,目前的“先进典型”人物报道叙述不可靠现象可分为三类:对典型人物事件的不可靠报道、对感知的不可靠解读、对道德的不可靠评价(1)。由此,在互联网时代,往往会出现一个怪异的现象,当平民英雄的“先进典型”事迹刚出现时,公众会自发地被他们所感动,而一旦进入到官方舆论场程式化宣传,列入“先进典型”的宣传任务,媒体报道出来后,公众反而会不认同。这其实是过于拔高、千人一面的“先进典型”报道文风弊病导致的。
  近年来,浙江相继涌现出吴菊萍、吴斌、吴连表等一批道德楷模、平民英雄,其事迹感人肺腑、震撼人心,浙江也因此获得了“道德高地”的赞誉,这和“先进典型”报道改变文风不无关系。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的《吴菊萍,一个真实的平民英雄》,更是对此作了大胆的尝试。
  寻找角度,调整视线,从塑造“典型”到还原平民本色
  2011年7月2日,“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从十楼坠落的两岁女孩妞妞,浙江卫视也和其他许多媒体一样,第一时间在《浙江新闻联播》、《新闻深一度》等栏目进行了大篇幅的连续报道。
  吴菊萍的事迹很快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一时间全国媒体蜂拥而至,最多的时候,吴菊萍的病房内外挤了上百家媒体。吴菊萍成为2011年媒体报道最多的先进典型。据百度搜索显示,迄今为止关于吴菊萍的新闻报道有25000篇,相关网页有1,120,000个。许多媒体的报道细腻感人,生动真实,但内容和角度却趋于雷同。在“道德楷模”、“见义勇为勇士”、“全国三八红旗手”等一系列荣誉包围下,吴菊萍究竟能否继续保持“平民英雄”的本色?这位疲于应付各种社会活动的先进人物,又如何让公众继续保持对她的道德认同感?《新闻深一度》栏目组对此进行了思考。
  2011年9月,当吴菊萍伤势趋于稳定,打算去北京接受“全国道德模范”的荣誉时,我们尝试换一种“非主流”的视角,重新审视对这位先进人物的报道。
  “从网络到现实,‘最美妈妈’备受追捧,荣誉、奖励、表彰以及非议接踵而至,最美妈妈如何应对?从一个普通的公司白领到众人皆知的道德楷模,生活在聚光灯下的吴菊萍怎样面对,她的生活和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开篇的这组主持词,就确定了《吴菊萍,一个真实的平民英雄》与众不同的报道角度。但是,彼时彼刻,被层层光环和无数媒体轮番包围的吴菊萍,还能向同是媒体的我们展露最真实的内心吗?
  “退”“进”适时,平实记录,充分展示先进人物真实内心
  当前的媒体生态逐渐开放,受众的精神需求更是趋于多元,媒体宣传不能再走“灌输式”的老路,即便是指令性的先进典型报道,也要发挥媒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形式到内容推陈出新。但是,媒体竞争如此白热化,在“开始一拥而上,过后一散而光”的惯性下,电视新闻报道既要抢时效,又要用与众不同的视角来报道吴菊萍式的先进典型人物,并不容易。
  《新闻深一度》对此采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当吴菊萍事件报道掀起首轮高潮时,上百家媒体天天驻守富阳骨伤科病房现场。对此阵势,《新闻深一度》的镜头索性退后一步,成为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当吴菊萍报道进入后期,吴菊萍从被追捧到被非议,我们反而派出记者重新贴身跟拍,加大挖掘力度,以纪录片的写实手法,展示吴菊萍这段从平民到英雄、从喧嚣回归冷静的心路历程。
  与其他先进典型报道不同的是,《吴菊萍,一个真实的平民英雄》整篇找不到一句豪言壮语,却让观众记住了一句句生动朴实的对话,于细微处体现了典型人物的精神品质,自然地体现了先进人物的思想内涵:
  “就当又坐了一次月子”——记录了吴菊萍因受伤治疗,9个月的儿子要被迫断奶,心痛地流着眼泪安慰自己的一幕;
  “我算又有了一个女儿,我做干妈了呀”——记录了两个原本素不相知的家庭在妞妞出院后温情聚会的场景。
  典型人物之所以典型,定有常人达不到的某种精神境界。如何体现典型人物的这种人生观、价值观,使一个有思想有境界的典型人物跃然而出?尤其是当存在思想的矛盾冲突时,新闻报道绝不能守着骆驼不说牛,事实上,矛盾冲突才更能体现典型的优良品质(2)。
  《吴菊萍,一个真实的平民英雄》不但没有回避先进典型宣传中群众可能存在的不同看法,还将这些“看法”作为呈现内容,深入记录了吴菊萍成为典型人物后,断臂还没有痊愈,被一次次邀请参加弘扬社会道德的宣传活动,有时排练到晚上十点、十一点,第二天一大早,又要出现在排练现场,还因此受到别人非议的种种情景。面对矛盾,这位80后平民英雄在节目中真实又令人信服地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这么多荣誉刚开始确实是不太适应。荣誉对我来说也是种压力,但他们也是为了引导社会风气,我认为我有责任去配合他们。”
  节目中对吴菊萍本人的采访,大多是记者在众多媒体散去后和她的对话,这种并非正襟危坐的状态,往往有掏心窝的真情流露。比如专题片中吴菊萍提到阿里巴巴的奖励,表达了一个普通人的金钱观——“刚开始我以为是两万,后来才知道是20万,我知道有很多人希望我能够把这笔钱也捐出去,然后把我塑造得很高尚很伟大,我也为此纠结过,但是我们80后生活在城市里面,像我还有几十万的房贷,爸爸妈妈身体也不太好,也需要物质的支持”。就是这种真实的交流,充分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先进人物。
  长达3个多月的采访,关于吴菊萍的素材,记录了近70个小时。这些素材一改以往电视先进典型报道“高大全”的陈旧文风和摆拍套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平民英雄。在专题片中,吴菊萍不仅是一个有着耀眼光芒的先进人物,更是个极其平凡的普通人:因住院发胖穿不下新衣服,她会向亲人发发小脾气;因疲于应付接踵而至的媒体,她会率直地大声抱怨;在出席应接不暇的活动时,她会累得当众睡着……这一组组生动的镜头,在节目播出后,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更引发了我们对固有的先进典型人物宣传程式的理性反思。<H:\xwsj\18-2314562.jpg>
  注释:
  (1)魏佳,《新时期我国典型人物报道叙述不可靠现象原因探究》,2008年《广西大学学报》
  (2)张冠军,《有用信息提升正面宣传的效力》(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作者: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制片人)
  责任编辑:宋晓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