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走近奥运
3  4  
PDF 版
· 本报网络版推出“我与奥运”活动
· 奥运观众呼叫中心12308热线开通
· 搜狐与《瞭望》达成奥运战略合作关系
·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昨向公众开放
· 美奥运游泳选拔赛再破世界纪录
· 一个奥地利华人奥运志愿者的故事
· 浙江丝绸飞舞
北京奥运展风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这微笑不仅仅是在表现对来客们的友好与欢迎,也是中国在“向外界展现出一种自信”——
一个奥地利华人奥运志愿者的故事
  在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日前为即将启程参加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的华人志愿者送行时,记者见到了陈茜茜,一个特别爱笑、浑身充满了朝气与活力的姑娘。

  因热爱中国而报名当奥运志愿者

  陈茜茜生在奥地利,父亲在海外创业已经20多年,目前是奥地利颇具规模的“太阳升集团”总裁并担任着奥地利华人总会副会长。也许是受到父母对祖国眷恋的影响与熏陶,早已拥有奥地利国籍的陈茜茜在谈到中国的话题时常会不自觉地用到“我们国家”这个词。她告诉记者,在她的内心里,奥地利是她的第二故乡,而她的根仍然是在中国。

  自她9岁时起,她每年都会到中国去。近10年来,她走过不少地方,父亲的老家山西,母亲的家乡北京以及上海、深圳、三亚等,无一不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中国的兴趣与好奇、关注与热爱也在增加。

  正因为如此,她对成为北京奥运的一名海外志愿者才积极向往。虽然作为奥运志愿者,她不仅要自己支付国际旅费,在京的住宿等也要自己承担,但在陈茜茜看来,能够有机会为“我们国家的奥运会服务,这是非常幸运、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德语、汉语都是“母语”

  陈茜茜出生在奥地利,近20年成长经历使奥地利德语已经成为了她的母语。此外,她的英语和法语能力也都达到了相当程度。然而,陈茜茜的普通话也很娴熟。一口北方普通话使她不像是个在国外长大的孩子,更像是一名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对自己的语言能力,陈茜茜充满了自信:“用来进行交流和服务肯定没有问题”。在她的想象中,语言肯定将是她在北京“从事奥运志愿服务的工具”。

  对于将在北京奥运期间具体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陈茜茜并没有多想,“干什么都一样,无论干什么我都会努力去做好,重要的是,这将会是人生中一段难得的经历”。而且整个奥地利这次只有3个人有此殊荣,“我便是其中之一”,说到这儿,陈茜茜的眼睛又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真是太高兴了”。

  奥运将使全世界注视中国

  “变化非常快,建筑、街道都很现代化,空气比过去好了,城市干净了,交通方便了,人们更礼貌了、文明了、自信了,也更有钱了。”说起对中国的印象,陈茜茜一下子好像不知道该从哪里谈起,又有很多要说的东西。尽管每年都到中国去,但在她的感觉中,似乎仍跟不上中国的变化,每次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今年秋天就要步入大学的陈茜茜在谈到对奥运精神的理解时说,奥运会的魅力就在于,它把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在同一面旗帜下,除展现体育运动的极致之美外,也“能够促进各国人民的互相沟通和理解”。所以奥运会才能够在全世界有着如此巨大的号召力。

  这次中国举办奥运会,将会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那里,届时将会有更多的人亲眼或通过媒体认识一个今天的、真正的中国。这对中国也是个机会。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这微笑不仅仅是在表现对来客们的友好与欢迎,也是中国在“向外界展现出一种自信”,陈茜茜这样理解北京奥运志愿者的口号。

  新华社记者 刘钢

  据新华社维也纳7月1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走近奥运 00008 一个奥地利华人奥运志愿者的故事 2008-7-2 48256F32002924A648257479004607DD[A0-新华社记者≈B1-李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