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脱胎换骨正当时
· 始终“敢为天下先”
·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严肃处理
· 从“二三一”到“三二一”
· 胡锦涛同布什通电话
· 农民一个电话 县城医生上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脱胎换骨正当时
——温州经济战略转型调查(上)
本报记者 陈青华 刘刚 方海

  (上接第一版)

  “产业新势力”呼之欲出

  ——悄然兴起的太阳能、风力发电、临港产业等新兴产业,将成为温州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跨越的主力军

  有人说,走进温州,仿佛置身于一个轻工产品的世界。在这里,有着30多个轻工产业集群,生产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

  也正是这种轻工业主导的产业格局,让今年的温州经济在第一时间遭遇挑战。“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温州传统产业低成本、低价格的制造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除了轻工业,温州还有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了位于乐清的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我们现在是一家新能源企业。”该集团副董事长林建伟的开场白让我们眼睛一亮。但在2002年转型之前,“华仪”和柳市其他绝大多数企业一样,也是一家低压电器设备制造企业。2002年,“华仪”作出了一个新的抉择:开发风能发电机设备。“当时专家的估计,我们的总投入将达几十亿元,投入回报周期长达8至10年,而当时正是低压电器产业发展的繁荣期。”林建伟感慨地说。

  不顾一切的“华仪”成功了。6年里,“华仪”自主研发了78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600千瓦和780千瓦风电控制柜,形成了年产300台780千瓦风电机组的生产能力。去年7月30日,“华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顺利下线,标志着“华仪”跻身国内风机先进制造商的行列。去年9月,“华仪”的3台780千瓦风电机组出口智利,实现我国风机整机出口零的突破。

  “华仪”的成功,也标志着温州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温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华仪”为龙头,结合瑞安的齿轮箱生产企业、乐清的玻璃钢、电缆生产企业等,温州已经具备打造风力发电机产业链的基础条件,市里将积极培育这个新兴产业,使之成长壮大。

  在温州,呼之欲出的新兴产业不仅仅是风机产业。“正泰”高调进军太阳能产业;船舶业今年1至5月产值同比增长29.5%……这些在孕育成长中的“产业新势力”,正不断丰富着温州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目前,一个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的“温州沿海产业带”正在加快建设,产业带区域内占地40平方公里的“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已进入现场施工阶段,大小门岛石化产业基地、苍南临港产业基地等重大区块和状元岙深水港码头、滨海快速通道等重大工程也在有序推进。

  “有形之手”的“政策组合拳”——“转型升级”不仅是对温州企业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

  “面对经济困难,克难攻坚并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更是党委、政府的事。要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营造有利条件,拓展发展空间!”当一系列不利因素聚合叠加,部分中小企业陷入困境时,邵占维斩钉截铁的表态让企业家们倍感欣慰。

  于是,在温州,一场前所未有的政府大规模“帮扶活动”从年初就全面展开。

  “每一位干部都要下企业,每一家企业都要见干部。”6月份,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企业服务年活动千人动员大会之后,温州市、县、乡镇三级领导分片包干,跑遍了全市64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难点,总共梳理出1000多个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找到困难后,温州市政府迅速制定了降低中小企业运行成本的一系列举措:

  ——对工业企业的技改贴息,上调两个百分点;市财政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目前经营困难、但发展前景好的行业龙头企业、优质出口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周转资金贴息。

  ——为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温州市政府拿出500万元,按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五的比例,对商业银行2008年对温州中小企业增加的贷款额进行奖励。温州市工商部门还出台《温州市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质登记(试行)办法》,允许股权质押贷款。

  然而,立足当前保平稳并非温州市“有形之手”出手的最终目的。抓住机遇促提升,着眼长远抓调整,才是温州市委、市政府面对这场大考给出的答案。

  为此,温州加快了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速度,在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沿海产业带的同时,温州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创新强工”和“百龙计划”,面向电器、鞋革、服装等产业建设一批行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扶持100家创新型重点传统特色企业,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有理由期待,温州,必将奉献给世人新的发展奇迹。

  在中国,恐怕没有一个地方像温州一样,有着远远超出其GDP总量的强大经济影响力;在中国,恐怕也没有一座城市像温州一样,在3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一次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影响,以轻工业为主的温州经济遭遇空前挑战,工业产值、出口交货值等一些经济指标回落,一些企业停工停产,有的甚至倒闭。几乎在一夜之间,温州经济又一次站在种种猜测的“风口浪尖”上。

  “当前温州企业碰到的困难,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自身结构、素质的问题。温州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产品档次不高、资源消耗较多、劳动生产率低下,遇到外部环境的变化,碰到困难是必然的。”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说。

  如何对症下药?温州市委、市政府开出的“药方”,就是充分利用倒逼机制,化困境为脱胎换骨的机遇。邵占维说,对有些困难企业,我们一定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克难攻坚、转型升级;而对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企业,我们也要铁石心肠,该淘汰的坚决淘汰。他说,“目前,温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前进,正在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对温州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诚如斯言。日前,我们走进温州,深切感受到了这里正在成长中的“经济新势力”。

  传统产业“握紧拳头”——每次困难都会导致产业资源的重新分配,每次困难都是产生“升级带头人”的最好时机

  虽然经济总量不能与鞋业、服装相比,但近年来温州打火机产业却一直是个“话题产业”。关于温州打火机企业大量倒闭的报道,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见诸全国众多媒体的显著版面。那么,事实的真相又是怎样呢?

  “的确有很多企业退出。”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虎告诉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打火机成本起码上涨了15%,企业总数从五六百家缩减到不足100家。但是,作为温州烟具行业协会会长,周大虎却没有过多担心。他的理由是:企业数量尽管减少了很多,靠创新发展的企业却多了,产业素质提高了。“现在,80%的出口集中在10多家龙头企业,产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产业升级迎来了最好时机。”周大虎说。

  发生在打火机行业的变化,只是温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版本。如果说,在传统产业的“洗牌”中退出还是被动之举,那么,企业间主动重组联合,已经成为温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新路径。

  飞云江畔的瑞安礁石村,有60多家换向器生产企业。今年以来,随着成本上涨,不少企业陷入无利可图的尴尬,生产线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昔日热闹的小山村冷清了许多。但有家企业却是另一番景象——订单多得做不过来。“虽然成本上涨冲击了利润空间,但由于我们一般产品的价格要比村里其他企业高出三分之一,仍然有利可图。”安固集团副总陈永正说。

  安固集团的超然,要归功于两年前的一次整合。2006年,在瑞安市政府的支持下,原“安固电器”整合了当地7家换向器企业,组成了安固集团。整合后,企业生产资源得到集约利用,高端产品研发能力显著增强。该公司利用航天技术研发成功的碳酸换向器今年开始试生产,铜材消耗可减少三分之二,附加值则提高了三分之一。现在,“安固”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换向器生产企业。

  产业整合形成产业龙头,产业龙头推进产业提升。这种转型升级路径,也得到了温州市的大力支持。前不久,温州市政府出台“加大保稳促调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意见”。其中,积极促进企业整合重组的多项税收、政策优惠,格外引人注意。

  整合重组让温州经济更强壮。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温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社会工业产值比重超过70%,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

  (下转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脱胎换骨正当时 2008-9-23 48256F32002924A6482574CC00314CBA[A2-陈青华≈B1-周天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