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千镇万村种文化”特别报道
3  
PDF 版
· 农民把“种文化”成果送进城
· 农民开始“种”文化品牌了
· “种文化”让农民生活像花开放
· 这么好的乡村大戏
还是第一次看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种文化”让农民生活像花开放
  本报杭州11月15日讯(记者 李月红) 文化改变生活,笑脸常伴左右。今天,在武林广场上,来自安吉县梅溪镇的农妇阚春香始终沉浸在表演的快乐之中。短短一年多时间,从未跳过舞的她竟然被选中来省城参加演出。以前的阚春香白天务农,晚上生活十分单调。“种文化”犹如一股清新的风,拂过这个小镇,在文化馆负责人的带领下,村民们学会了扭秧歌,表演起了从小看到大的当地传统节目《旱船》,全镇一下子涌出20多个表演队。阚春香开心地说,“现在一听见音乐,身体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摆动,心情像花开般愉快。”

  “‘种文化’让我明白了身上那份沉甸甸的传承责任。”即将要上台表演《猷辂木马》的谢章华一脸严肃地告诉记者。洗马舞一直是衢州常山县新昌乡猷辂村的传统艺术,谢章华在村里唯一得到过老传人的传授,20多年前因老传人去世,这项单人艺术渐渐被人遗忘。去年,村里请回在外打工的谢章华,组建起了木马队。村里的重视,让谢章华开始认真传授这项艺术,在洗马舞中创新性加入武术动作,单人艺术变成群体舞蹈,现在已经培养了50多名传人。最近,谢章华正在积极将这项传统文化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洗马舞不能丢失。我会一直留在村里守护它的。”

  文化“种”下乡,村民“舞”出国。今天,《长兴百叶龙》的表演单位竟然是长兴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15个舞龙的村民如今多了一份职业——演员。在外打工的天平村村民谈勇,今天是特地过来参加演出。会舞龙的村民多了,村里有“小龙”,县里有“大龙”,还专门成立了演出公司。谈勇告诉记者,凭着舞龙的技术,他已经出国演出过好几次,村民们上北京演出更是家常便饭。村里还打算将舞龙和开发农家乐结合起来,让村民们在“龙腾虎跃”中过上好日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千镇万村种文化”特别报道 00004 “种文化”让农民生活像花开放 2008-11-16 48256F32002924A6482575020039CEE4[A2-李月红≈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