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7版:温州30年
3  4  
PDF 版
· 温州党建走在前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扬创新旗帜 夯实执政之基
温州党建走在前列
  高扬创新旗帜 夯实执政之基

  温州党建走在前列

  改革开放30年,是温州经济社会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30年,也是温州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开拓进取、全面发展的30年。在务实创新、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指引下,温州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在全省及至全国的率先之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

  30年来,温州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谋划和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取得辉煌成就,为推动温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走过一段不平凡征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至1986年。主要是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恢复组织建设、整治党员队伍。从1978年开始,对“文革”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以及浙南地下党遗留案件进行复查复议,使大批干部得以平反昭雪。1983年,按照精干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推进市县两级机构改革,实现了新老交替。从1980年开始,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到1986年底,90%以上农村党支部都发展了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基本得到恢复和健全,党的组织生活逐步走上正常化轨道。从1985年开始,全面开展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

  第二阶段从1987年至1991年。主要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被推向前台;加强农村、机关、学校等传统领域基层党的建设;开始进行私营企业、社会团体等新兴领域党建的探索。从1987年开始,全面探索改革干部考核办法、差额选举、年度考核、领导干部异地交流等方面工作。1987年起,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制度。1987年在瑞安市振中工程机械厂建立全省第一个私营企业党支部,揭开了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篇章。从1988年起,连续10年,在冬季农闲季节,开展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

  第三阶段从1992年至2001年。主要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机关党建不断深化和非公有制企业、社区、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不断拓展;人才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工作全面提升。分别在1992年、1994年、1995年、2000年进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1999年开始,在全市党政机关部门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出台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领导干部任期制、领导干部试用制等系列制度。2001年,根据中央组织部的指示,部署开展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试点工作。1998年,启动“551人才工程”。2001年,开展首次温州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评选工作。

  第四阶段从2002年至今。主要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市战略得到全面落实。2003年至2005年,先后出台《重要职位人选任用征求意见的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度性文件。2005年,首次破除部门限制、地域限制和身份限制,面向社会公开选调14名市直机关中层领导干部,市县联合公开选拔81名领导干部。2006年,《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在县(市、区)换届考察中得以运用,并开展了乡镇和部门的试点工作。2003年以来,按照农村党建“三级联创”的要求,连续五年组织开展农村“先锋工程”创建。从2004年开始,连续四年组织实施农村指导员工作。2005年,市委提出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总目标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开辟了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和新局面。2004年开始,创办温州讲坛,打造温州干部教育培训的品牌。2005年底,高级人才公寓“聚英家园”破土动工。2006年起,开始部署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奏响一曲时代最强音

  30年来,温州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新提升。30年来,坚持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了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管理、激励约束四个机制,积极推行大规模培训干部,加强干部交流和实践锻炼,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妇女、党外、少数民族干部工作,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1998年后,坚持每年或几年一个主题,先后开展以“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牢固的政绩观,创为民、务实、清廉好班子”教育实践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轨道。1988年开始,全面实行县(市、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制度;1990年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普遍运用民意测评、民主推荐等方法;2006年在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中普遍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温州鲜明特色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分析指标体系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全面推行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地方党委全委会无记名票决重要干部制度。制定并实行了领导干部任期制、中层干部轮岗制、新提任领导干部试用期制,试行部分领导职务聘任制,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力度,加强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严格执行辞职的各项规定,初步形成干部更新交替的良性循环机制。

  2002年,按照中组部的要求,瑞安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试点,科学有效地规范了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省委组织部在总结瑞安做法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试行市、县(市、区)党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的意见》,在全省予以推广应用。2005年,温州制订出台了《领导干部民主推荐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建立定期民主推荐制度、第二轮民主推荐制度、民主推荐综合评价制度。

  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30年来,各级党组织把发展党员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从1978年到2007年底,全市党员总数由105520名增加到362924名,增加了243.9%,党员年龄、文化、性别等结构更加合理;党的基层组织总数由9729个增加到20183个,增加了107.5%,分布领域更加宽广。

  重视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推行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先后开展学习贯彻各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教育、整党工作、集中性思想教育和学习教育活动。在2005年1月到2006年6月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成功培育了震撼温州、感动全省、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为民好书记”郑九万。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市委及时把握温州经济格局的特点,开始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拓展基层党建工作新领域,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在全国发展了第一批非公经济人士入党。2005年开始,提出把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总目标、总任务、总载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单纯抓组建到“抓组建和抓作用发挥并重”的发展路子,成为了温州党建工作最大的品牌。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4185个,规模以上企业100%建立了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了1.6万家非公企业,非公企业党组织总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做法,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胡锦涛、江泽民、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先后专程来温考察非公企业党建工作。2008年,“活力和谐企业”建设,被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确定为全省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共同目标。

  2004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市郊看望基层干部时提出,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温州市委以此为契机,迅速行动起来,按照“三真”的要求,在浙江省率先研究出台了《关于按“三真”的要求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对温州的做法,作出重要批示:“关心爱护基层干部是今年组织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温州市出台的《意见》值得总结、借鉴。”

  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30年来,人才工作从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为主的拨乱反正工作,转移到以人才培养和完善人才政策为主的知识分子正常工作,再到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全市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制订《温州市2004-2008人才行动纲要》和《温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陆续出台《温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规定》等系列政策。2007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89.06万人,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2006年3月,温州市研究出台《温州市人力资本出资登记试行办法》和《温州市人力资本出资入股认定试行办法》,开展人力资本出资入股工作,成为浙江省内的“吃螃蟹者”。

  创造党建工作新辉煌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温州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历程,取得辉煌成就,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规律性的认识。

  坚持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先进的理念来引领和指导组织工作,把握时代脉搏。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先后创立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既是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推进组织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温州组织系统坚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中央重大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保证了组织工作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温州市委组织部部长鞠建林说。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组织工作放到党委、政府工作的全局中去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组织系统始终坚持把组织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下来认识,始终坚持在大局下行动,把服务大局的成效作为检验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找准位置、发挥作用、有所作为,努力增强组织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提升组织工作在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理念推动工作上新水平,使组织工作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30年来,温州组织系统坚持把创新作为破解难题、增强活力的重要手段,抓住工作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选准重点难点问题寻求突破,不断推出新举措、创造新经验,为组织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牵头抓总,整合资源,努力形成推进组织工作的合力。实践中,温州组织系统坚持履行牵头抓总职能,发挥组织部门的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来推动组织工作,实现效益最大化。一方面强化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的统筹协调,统筹推动重点工作的开展,形成上下联动办大事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借势借力,整合各种力量,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共同把组织工作做好。

  坚持调研开路,试点先行,边总结边完善,积极稳妥地推进组织工作。30年来,坚持每项重要工作部署前,都进行调研,慎重提出目标和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每项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前,都先行试点,探索方法,积累经验;每项重要工作在进展中,都及时跟踪,掌握情况,加强工作指导;每项重要工作完成后,都认真总结,探索规律,不断提高水平。

  坚持超前谋划,运用多种手段推进,始终牢牢把握组织工作的主动权。30年来,任何一项改革举措的出台,任何一项重要工作的推进,都坚持做到超前谋划,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每一项工作做到有战略、有战术、有套路,并运用“组合拳”,持续不断地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温州党建的新亮点

  ■ 全省第一家非公企业党支部

  1987年初,瑞安市振中工程机械厂递交了建立党支部的申请报告,9月,城关镇党委对瑞安市振中工程机械厂建立党支部的报告作了批复,同意该厂建立全省第一家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企业主要创始人曹光夏为党支部书记。

  ■ 全省第一个私营企业主入党

  2001年,中组部在温州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2001年4月9日,浙江长江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国在仰慕已久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光荣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媒体称为“浙江老板入党第一人”。

  ■ 建设“活力和谐企业”

  2005年,温州市委提出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总目标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开辟了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和新局面,以“发展充满活力、内部关系融洽、外部环境友好”为内涵特征,体现了党组织、企业、职工三者的共同追求。2007年评选出首届“活力和谐企业”20家。

  ■ 关爱基层干部十项措施

  温州市出台《关于按“三真”的要求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实施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十项措施,用具体可行的制度来关爱基层干部,此举得到了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的充分肯定。

  ■ 规范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

  2002年,中组部在温州瑞安市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权”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一方面扩大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范围,另一方面实行非定向推荐制度,变等额推荐提名为差额推荐提名,由少数人提名变为“一班人”提名,由不公开提名变为一定范围内公开提名,科学有效地规范了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温州30年 00017 温州党建走在前列 2008-12-17 浙江日报000172008-12-1700012;浙江日报000172008-12-1700013;浙江日报000172008-12-1700016;浙江日报000172008-12-1700011;浙江日报000172008-12-1700015;浙江日报000172008-12-17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