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一对老人架设的中美“友谊桥”
· 百万富翁越狱致富又自首
· 有情人捐肝救初恋情人
· 五名中学生建书社
· 获救者40年湖边寻恩人
· 他办了家“故事技校”
· 大学生做家教资助贫困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他办了家“故事技校”
从农村来的学员说,写故事比养猪赚钱多了
■本报记者 陈 惠 报道组 范建荣
  “他能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创业故事、百姓故事、历史故事、爱情故事、图片故事、童话故事等,只要你能想得到的类型,他都能讲,而且全是自己写的。”在余杭,丰国需被当地人称为“故事大王”,他把写故事、讲故事当作自己的事业,还投资创办了全国唯一的公益故事培训学校,培养了一批小故事大王。

  在网上教人写故事

  丰国需17岁时曾在余杭古运河边的一个农场当“渔夫”。“晚上放渔哨的时候,闲着无事便看书看报,和同事聊天讲故事”。就这样,喜欢读书的他开始萌生了自己写故事的念头。30年来,他创作了300多个故事,累计100多万字。

  “开办故事网校的初衷是想组织一个故事沙龙,利用QQ等聊天软件,与各地的网络写手交流。”慢慢的,丰国需发现,很多网络写手虽然文学素养很好,但是没有创作故事的技巧。于是,他想把自己多年来写故事的经验告诉别人,让喜欢写故事的人少走一些弯路。

  2002年,在塘栖一家企业工会工作的丰国需与好友提出了创办故事网站的构想,两人一拍即合。第二天回到工厂,丰国需当即办理了退休手续。半个月以后,故事网站就从设想成为了现实。

  老丰的“故事网校” 学习班是免费的。一期学习3个月,期满后有作品被故事杂志刊登才算顺利毕业。期间,他还常常自己贴邮费,把故事写作教材和余杭民俗的连环画套装寄给那些勤奋的优秀学员。

  丰国需在网上授课注重很多细节,比如,他很注重时间观念,一般说好的时间总是提前几分钟先上网等候,讲完课后还要留时间让大家提问,自己一一给予解答。

  在办网校之初,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丰国需只好现编现讲。根据自己的经验,他选择了“素材来源、结构技巧、情节编排、悬念设置、主题提炼、人物塑造、细节运用、语言特点”这八个方面展开。几年下来,他编写了《推开新故事创作之门》的教材,在圈内颇受好评。

  写故事比养头猪赚钱

  故事网校的学员们遍布全国各地,丰国需第一期收了16名学员,最多一期有30多名,学员大多数是贫困地区的青年,他们在网上向丰老师学习故事写作技巧,主要是想找一条谋生之路。

  渐渐地,来网校报名的学员越来越多,故事网校红火的一个原因,是写故事发表后稿费能高达每千字五六百元,这是相当丰厚的报酬。

  “养头猪都赚不了那么多。”来自广西的学员宾炜,曾经是一名中考落榜生,在家养过猪,贫困潦倒的他借钱买了电脑从事写作却一直没有文章发表。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网上发现了丰国需开办的“故事派对”后,又报名参加了故事网校。从此,他进入了一个故事创作的新天地。

  2004宾炜的第一个故事《两个喷嚏》在《故事会》上发表了,获得了1400元的稿费。当时他曾兴奋地告诉丰老师说,写故事“比养猪划算”。

  在故事网校里,通过写故事养活自己的例子并不少。有一个学员,开过包子店、面店,最后都没有坚持下去,反而成了专业的故事写手。最好的时候,一年稿费就拿了2万,这对他们当地的经济水平而言,这样的收入算是非常可观了。

  丰国需统计了一下发现,报名故事网校的人落后贫困地区的多,待业待岗的也不少,相反浙江甚至余杭这样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源却很少。

  因为热爱故事才写故事

  老丰并不喜欢这种由经济利益驱动所带来的写故事热。他希望真正热爱故事的人能多起来。

  “我办网校的初衷是为了让初学写故事者少走一些弯路。”

  丰国需还特意用通俗的语言来总结故事,叫作“一件事、三两个人、转几个弯”以及“故事就是事故”。如今,这两句话在故事界广为流传。

  在网校学员中,有不少人急于求成,往往进网校才一个星期,就盼望能发表故事了。对于这些学员,丰国需都告诉他们一句话,“别着急,慢慢来”。 他曾经为了写一篇《猫眼倒装》的故事酝酿了两年时间,后来这篇故事成为了他自己获奖最多的得意之作。

  老丰将自己十年的创作经历启示大家,如今,这句话已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能够调整浮躁的心态。

  河北有个学员叫朱红梅,她进网校之前从没发表过故事,进网校后通过学习写出了处女作《抢劫案发生之后》,老丰看过后觉得故事点子不错,便提了具体意见鼓励她修改。她改了几次后,老丰又亲自操刀对一些细节进行修改,最后这故事发表在《故事世界》杂志上。从此,这位学生走上了创作之路。

  江苏学员鲍宜龙也是如此,他是网校十二期学员,进校前别说没发表过故事,就连故事究竟是什么也不太搞得清楚。进校学习后,他第一篇作品在老丰指导下改了十余次,最后连老丰也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如今鲍宜龙在故事界已小有名气,前不久还出版了自己的故事集,当他邀老丰给他的故事集作序时,那个高兴呀,真是别提了。

  六年来,老丰的学生中很多成了故事杂志的编辑、主要写手,甚至当上了当地文化馆创作干部。让老丰骄傲的是,在首届“中国故事节”评奖中,八个“山花奖”得主中三个是他网校的学生。

  乐观的人才能写出好故事

  自从建起“故事派对”网站,老丰在办公室和家里各配置了一台电脑,几乎天天泡在网上,发帖、看帖、回帖,组稿、审读、编辑。数年如一日他孜孜不倦付出,就如他所说的,写故事是他的事业。

  “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写出精彩的故事。”老丰乐观开朗,且人缘好,常有全国各地的学生自发来看望这位远方的老师。

  在网校创办一周年时,便有学员发起来余杭看他,结果来了二十余位学员,最远的来自四川和天津。老丰感动不已,因为他们都是自费来的。

  老丰的网络培训学校被学员们戏称为国内故事界的“黄埔军校”,5年来共开办培训班16期,全国各地300多名学员在这里接受教育。现今的丰国需可谓桃李满园,他颇为得意地说,《故事会》、《山海经》、《故事林》等全国闻名的故事杂志几乎每期都可以读到学员的作品,还有两个学员已经出版了故事作品专集。

  有位河北的学生知道他喜欢喝点小酒,专程从家乡河北带来了一箱自产葡萄酒送给恩师,此刻的老丰不喝也醉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他办了家“故事技校” ■本报记者 陈 惠 报道组 范建荣 2009-4-16 48256F32002924A648257598000D7876[A1-陈惠≈B1-臧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