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资讯
3  4  
PDF 版
· 民生气象
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 50年来
· 天气预报
· 应对气候变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5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千方百计满足千家万户对千变万化气象信息的需求
民生气象
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千方百计满足千家万户对千变万化气象信息的需求

  民生气象

  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浙江是我国气象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有台风暴雨雷电频发之灾,高温缺水干旱重发之害,山洪地质灾害易发之忧,也有大风大雾冷害常发之患,全省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90%以上。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气象工作与各行各业的关联度、紧密度越来越高,融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浙江省气象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两创”总战略和“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等重大部署,坚持“气象为民”的宗旨,全面提升气象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探索气象服务民生新途径,千方百计满足千家万户对千变万化气象信息的需求,使气象事业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社会公众。

  气象产品篇 精心对接社会百姓需求

  “到年底实现自动气象站农村覆盖率80%的目标、建立农村气象联系卡制度、建设农村防雷示范村……”,2009年,浙江省气象局围绕农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出了气象为农服务十件实事。这是继2008年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后的又一次“气象承诺”。

  为了千方百计满足千家万户对千变万化气象信息的需求,2009年3月31日,浙江省气象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气象服务专门机构——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通过专业化的团队,将气象监测、预报、评估结论“翻译”成更有针对性、实用性、通俗性的信息,让老百姓“看得到、听的懂、用得好”气象信息。

  全省气象高科技天网的构筑,也为气象服务“特色菜”的制作提供了保障。目前,全省已建成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50套卫星接收系统、9套移动气象应急系统、1128个自动气象站。自动气象站间距由60公里加密到10公里,计算能力比五年前提高100多倍,极大了提升了气象监测的及时率和准确率。常规天气预报缩短到1-3小时,最长延长到7-10天,台风路径预报24、48小时误差分别缩短140、280公里。

  随着气象现代化科研成果的运用,我省气象服务产品日益多样化,“气象预报”正在以更加亲切的笑脸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在常规晴雨预报的基础上,相继开辟了舒适度指数等“人性化”气象指标。同时,气象服务产品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为农业、交通、能源、海洋及重大活动等提供“你点播、我服务”的全方位服务保障。防雷减灾服务由城市向乡村延伸。气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安浙江、生态省、海洋经济强省等服务效益提高。

  预警传播篇 打通信息传递绿色渠道

  新房要油漆,何时天晴?下班了,路上会不会下雨?明天要坐飞机,会不会有雷暴……这些精细的天气预报,只要你轻轻点击鼠标,就马上可以从气象网站上获知了。去年底,“浙江气象·民生网站”正式开通,“一网打尽”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气象资讯。

  追溯到120多年前,舟山渔岛上用古老的警报风球的方式来预警大风和台风的到来。120年多年后的今天,气象信息已不再仅仅只是古老风球的颜色形状变化。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渠道,向全省角角落落覆盖。网民有了民生气象网站,渔民有了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公交车乘客有了移动电视气象服务,对于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来说,随着“气象信息村村通”工程的启动实施,农民可以直接通过村头广播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实时接收到天气信息。

  目前,全省每天几百万条气象短信、138套电视气象节目、102个专业网站、20多万次电话咨询和近2000个气象电子显示屏等向公众发布气象信息;“交通之声”电台在省气象局里建立了每半小时直播的动态直播室;还建起了拥有8.9万基层领导和安全负责人的气象灾害应急发布平台,仅2008年通过平台发布台风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达1.3亿条。

  灾害防御篇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组织全社会公众进行协调一致的努力是预防气象灾害的有效手段。浙江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气象工作会议和气象防灾减灾大会,提出“减灾就是增效,防灾就是维稳”,加快推进有“乡镇分管领导、气象协理员、应急预案、自动气象站、预警接收设施”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浙江省气象部门积极推进建立气象灾害防御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加强乡镇气象工作站建设,规范和发展基层和农村气象协理员队伍,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气象防灾减灾责任制。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气象灾害的防御中来。在乡村、在社区活跃着一支强大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队伍,他们的名字叫气象协理员,扮演着“气象预警信息的传递员、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员、气象服务需求的反馈员、防雷安全的协管员和气象科普的宣传员”的重要角色。

  气象科普篇 提升防灾避险技能

  “气象科普挂图真是太有用了,让我们学到了不少防灾知识啊!”2009年3月,当浙江省新农村调研组在镇海等地检查时,村民们纷纷对调研组的领导说,张贴在村头的宣传栏里气象普挂图很实用。这是浙江省气象部门全方位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用气象知识趋利避害能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浙江省气象局通过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科普作品评选、气候变化宣讲、科普读本进课堂、科普挂图进社区、科普咨询进农村等多种形式,全面实施“气象科普五大计划”,深入开展气象科普工作。仅2008年就开展气象科普讲座272次,受众84万人次,制作科普挂图及展板7162块,建成11个科普示范乡镇,18个宣传基地,发放气象科普宣传材料45万份。

  在浙江省各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正逐步成为政府领导的必修课。2008年5月27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应浙江省委邀请在“浙江论坛”报告会作题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灾害应对和防御》专题辅导报告。杭州等地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列入了乡镇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培训内容。与此同时,全省各地也纷纷推出气象科普新举措,德清县气象科技人员担任了“洛舍可桢气象业余学校”校外辅导员,台州市发放“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丽水市18万名中小学生踊跃参加 “气象杯”科普知识竞赛。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4 民生气象
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2009-5-13 浙江日报000142009-05-1300025;浙江日报000142009-05-1300023;浙江日报000142009-05-1300024;浙江日报000142009-05-13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