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今日关注

形式纷呈的干预治疗为何难见效
浙江首个专业网瘾治疗基地将尝试人本治疗

  对于真正符合生理指征的网络成瘾者的治疗,戴珅懿持悲观态度。她认为,虽然不排除科学发展最终会攻克这一难题的可能性,但由于目前国内外都没有针对网瘾的特效办法,网络成瘾者的治疗陷于困境。

  相反,戴珅懿对“网络沉迷者”的治疗持积极态度。“所谓网瘾,不等于精神病。”戴珅懿建议,家长为解决网络沉迷问题带孩子去医院时,可以去普通心理科,而不是去精神病科。

  类似的问题,汪永光也曾考虑过。2005年,他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开设了针对网瘾的门诊治疗。但是由于“七院”被打上了“治精神病”的印记,很多家长不愿前来就医。

  这样的顾虑,很快就能消除。记者获悉,汪永光目前就职的杭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在筹建全省首个专业的网瘾治疗基地。这几天,基地依托杭州市预防保健门诊部开展的针对网瘾患者的门诊,已经吸引了大量远在外省的患者和家长赶赴杭州。

  事实上,社会上已然存在着多种针对网瘾的干预和治疗机构,为何却一直难以真正解除“网瘾”之患?

  汪永光分析说,由行走学校和夏令营等社会办班的方式,来承担治疗网瘾患者的社会责任,显然不合适。一是因为他们缺乏治疗资质。如果“网瘾”少年中的确存在少量精神疾病患者,反而会因此延误了治疗。

  精神病院开设针对网瘾的治疗中心,往往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网瘾是一种社会现象,很难在网瘾、网络依赖和网络沉迷之间确立明确的诊断标准。不少并非精神疾病患者的青少年,在到精神病院治疗后,往往会自己给自己扣上“精神病”的帽子。

  “治疗网瘾,不能单纯对症,而要整体看问题。”汪永光推行的是“社会心理医学综合治疗模式”。这种针对网瘾少年的综合快速治疗,因其对网瘾患者,尤其是对网络沉迷者治疗的显著效果,而广受推崇。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休学2年多的小范,之前一直把自己关在房中,一天打10多个小时电脑游戏,不与父母讲话,也不与他人交流,长发披肩多日不洗,17岁的小伙子,体重只有40公斤。

  在接受治疗3天后,小范开口讲了自己沉迷网络的原因:“跟其他同学相比,我和父母彼此不理解对方的想法,家庭快乐不起来。”

  汪永光依然记得,一年多前,他看到“人不人,鬼不鬼”的小范时,右手紧握鼠标、蜷缩在被窝里上网的小范一言不发,直到被家人强行关闭电脑电源时,才嘟囔了一句:“除了上网,我没有事情可做。”

  正是这句话引起了汪永光的注意。他觉得,小范还是一个有悟性的孩子。而社会心理医学综合治疗模式讲究的就是患者自身的顿悟能力,让网瘾少年在冥想、深思的状态中,获得正确的自我认知。

  为了防止小范网瘾复发,汪永光随后又采取了家庭治疗的方式。在医生的引导下,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而这样的情形,自打小范因迷恋网游辍学就从未出现过。

  “网络具有便利性和隐蔽性。它只给人奖励,缺乏惩罚。因此在沉迷网络的过程中,人总是快乐的,很少冷静的思考。而在现实环境中,往往惩罚多,奖赏少,这就是青少年容易沉迷网络的本质原因。”汪永光认为,运用科学的态度和人本的理念,网络沉迷可防可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整个社会,必须对功利色彩弥漫的教育环境进行反思。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形式纷呈的干预治疗为何难见效
浙江首个专业网瘾治疗基地将尝试人本治疗
2009-07-16 SourcePh 2 2009年07月16日 星期四 形式纷呈的干预治疗为何难见效
浙江首个专业网瘾治疗基地将尝试人本治疗
IdPh UrlPh

  对于真正符合生理指征的网络成瘾者的治疗,戴珅懿持悲观态度。她认为,虽然不排除科学发展最终会攻克这一难题的可能性,但由于目前国内外都没有针对网瘾的特效办法,网络成瘾者的治疗陷于困境。

  相反,戴珅懿对“网络沉迷者”的治疗持积极态度。“所谓网瘾,不等于精神病。”戴珅懿建议,家长为解决网络沉迷问题带孩子去医院时,可以去普通心理科,而不是去精神病科。

  类似的问题,汪永光也曾考虑过。2005年,他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开设了针对网瘾的门诊治疗。但是由于“七院”被打上了“治精神病”的印记,很多家长不愿前来就医。

  这样的顾虑,很快就能消除。记者获悉,汪永光目前就职的杭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在筹建全省首个专业的网瘾治疗基地。这几天,基地依托杭州市预防保健门诊部开展的针对网瘾患者的门诊,已经吸引了大量远在外省的患者和家长赶赴杭州。

  事实上,社会上已然存在着多种针对网瘾的干预和治疗机构,为何却一直难以真正解除“网瘾”之患?

  汪永光分析说,由行走学校和夏令营等社会办班的方式,来承担治疗网瘾患者的社会责任,显然不合适。一是因为他们缺乏治疗资质。如果“网瘾”少年中的确存在少量精神疾病患者,反而会因此延误了治疗。

  精神病院开设针对网瘾的治疗中心,往往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网瘾是一种社会现象,很难在网瘾、网络依赖和网络沉迷之间确立明确的诊断标准。不少并非精神疾病患者的青少年,在到精神病院治疗后,往往会自己给自己扣上“精神病”的帽子。

  “治疗网瘾,不能单纯对症,而要整体看问题。”汪永光推行的是“社会心理医学综合治疗模式”。这种针对网瘾少年的综合快速治疗,因其对网瘾患者,尤其是对网络沉迷者治疗的显著效果,而广受推崇。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休学2年多的小范,之前一直把自己关在房中,一天打10多个小时电脑游戏,不与父母讲话,也不与他人交流,长发披肩多日不洗,17岁的小伙子,体重只有40公斤。

  在接受治疗3天后,小范开口讲了自己沉迷网络的原因:“跟其他同学相比,我和父母彼此不理解对方的想法,家庭快乐不起来。”

  汪永光依然记得,一年多前,他看到“人不人,鬼不鬼”的小范时,右手紧握鼠标、蜷缩在被窝里上网的小范一言不发,直到被家人强行关闭电脑电源时,才嘟囔了一句:“除了上网,我没有事情可做。”

  正是这句话引起了汪永光的注意。他觉得,小范还是一个有悟性的孩子。而社会心理医学综合治疗模式讲究的就是患者自身的顿悟能力,让网瘾少年在冥想、深思的状态中,获得正确的自我认知。

  为了防止小范网瘾复发,汪永光随后又采取了家庭治疗的方式。在医生的引导下,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而这样的情形,自打小范因迷恋网游辍学就从未出现过。

  “网络具有便利性和隐蔽性。它只给人奖励,缺乏惩罚。因此在沉迷网络的过程中,人总是快乐的,很少冷静的思考。而在现实环境中,往往惩罚多,奖赏少,这就是青少年容易沉迷网络的本质原因。”汪永光认为,运用科学的态度和人本的理念,网络沉迷可防可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整个社会,必须对功利色彩弥漫的教育环境进行反思。

SourcePh Pictur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