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今日关注

“最开心的改变,是书多得看不过来”

看书时的心情,无论是现在身处复旦大学光华楼27楼,还是之前练摊、拉车的空隙,都是一样的,“平淡而又充实”。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以复旦校训命名的“光华楼”里,即便暑假也满是醉心学问的学者和学子。西主楼2703房间,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室”。

  7月29日下午,记者在这里找到了被誉为“神牛博士”的蔡伟。他告诉记者,能走进复旦,可以说是一连串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去年,他写信给朋友董珊,诉说了因蹬车花费大量时间、“没空看书”的苦闷。作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主任,刘钊教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与裘锡圭先生商议,决定以“临时借调”的名义,让蔡伟来复旦参加集体项目的研究工作。

  就这样,从去年9月开始,蔡伟来到“光华楼27楼”,作为成员之一,参加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与中华书局、湖南省博物馆联系开展的《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编纂工作。他主要整理帛书《十大经》,重写释文和注释,“把前人没整明白的东西整理一下”。如今,他负责的几篇初稿已经完成,全书计划在2011年正式出版。

  “借调”的期限是一年,工资是每月3000元。这对于原先每天靠蹬车挣二三十元钱的蔡伟来说,不仅能养家,更重要的是有了时间可以埋头看书,“很幸福”。

  但是,一年过后,已经卖掉老家“神牛”三轮车的蔡伟又将何去何从?

  考虑到这一点,2009年3月,裘锡圭、李家浩、吴振武3位著名学者联名写了推荐信,连同复旦大学的申请一起报送教育部,请求特批蔡伟报考博士,很快得到许可。而蔡伟也不负厚望,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

  7月中旬,蔡伟带着录取通知书回了一趟老家。匆匆数日之后,他又回到复旦校园,开始苦读。

  “朝六七、晚九十”,成为复旦博士生的蔡伟,依然过着寝室、办公室、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媒体和网络的关注,一度困扰过他,“为此曾特意换过手机号”,但如今,他的生活慢慢复归平静。

  “以前想看书,但很多书都找不到,现在呢,书多得看不过来,”蔡伟说,这是最让他开心的改变。而看书时的心情,无论现在身处光华楼27楼,还是之前练摊、拉车的空隙,都是一样的,“平淡而又充实”。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最开心的改变,是书多得看不过来” 2009-08-04 2 2009年08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