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求学求职

长三角发展新思路与“大长三角”战略构想

——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黄建钢博士谈“长三角一体化”

  10月17日,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行政管理学教授黄建钢博士参加了在杭召开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政治与行政”理论研讨会,其关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新解读,得到会议发言点评人的积极回应,也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笔者近日与黄建钢博士就长三角一体化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问:“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政治与行政”理论研讨会是一个怎样的会议?

  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政治与行政”理论研讨会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地的政治学会联合举办,每年举办一次,今年已是第3届。每年的会议,两省一市的政治学会会长都亲自参加,会议还聚集了两省一市政治学、行政学一流专家学者“华山论剑”,可以说议题很战略,学术规格也很高。我只参加了其中两届。据了解,第一届研讨会是在上海开的,主要就长三角一体化的基本含义及发展进程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第二届是在南京开的,主要就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内涵、问题和症结以及解决一体化困境的基本途径与模式等进行了研讨;第三届主要是对长三角的内涵、跨区域功能区再造、生态治理、政府治理创新、联动发展、体制创新等展开了深入讨论。

  改革开放30年来,长三角苏、浙、沪三地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引领示范作用非常明显,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现已成了中央的战略议题。而以政治与行政角度来研究这个议题,是破解长三角一体化难题的关键。长三角能否真正实现一体化,与三地的政府认知、政策推进、操作程度相关。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流、物流、人流等问题受政治与行政力量的影响较大,所以破解的瓶颈在于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因而深入研究和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必须借助于长三角政治和行政一体化的研究。

  问:据悉您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反响比较强烈,您主要谈了哪些观点?

  黄:在会上,我主要说了这样5个观点:其一,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实际上已超越中央原定的战略地位,有了更丰富和更深远的内容。但当前人们对长三角的看法常停留在经济发展层面,而忽视了实际存在的长三角的政治、文化、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一体化问题。而所谓一体化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要用整体的思维和整合的手段,来达到综合的效果,以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和内讧。

  其二,长三角一体化从目前的态势看其实尚未真正进入推进程序。其中,除了经济都在一个较快和较好的发展状态外,无论是自然区域,还是文化特点,或是经济模式和制度倾向,内部的差异性都很大,不仅共同点较少,而且主要是呈现了一种分散状态。如从自然角度看,长三角由于缺少自然的共同点而难以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和完整的区域经济概念,其中“长三角”的核心“长江”对浙江的影响就很少。在文化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苏北到温州,依次有淮扬文化、苏州文化、上海文化、杭州文化、绍兴文化、宁波文化及温州文化,其中不仅内涵差异较大,而且语言差别更大。就是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也有很大不同,如苏南模式比较注重集体经济,而以温州模式为标志的浙江模式则是以个体经济见长。

  其三,一定要从政治和政策层面来推进一体化进程。其中,政府的操作作用十分关键。建议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来协调长三角地区的共同性问题的缓解和解决,如交通问题、生态和环境问题、经济和产业结构问题、民生和社会保障问题等等,特别是在公共设施、制度设计和政策整合配合方面要协调、协作与和谐起来,要把这个地区作为一个公共领域纳入到一个系统的公共管理中去,要搭建一个公共平台用于公共管理,并且用公共政策的手段和方法来加强公共管理的力度和程度,以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一个共识、共建、共管、共赢和共享的区域社会。而这些又需要打破常规的省市行政管辖界限和范围。

  其四,长三角一体化一定要以经济一体化为核心。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市场化的内在驱动、政府的强大推动、区域间经济竞争的压动等三个方面。其中要防止和避免三地各自为战“诸侯经济”局面的出现。目前,三地经济已经出现重复投资、恶性竞争、生态环境破坏等不良现象。所以,需要对经济一体化和一体化经济有一个重新认识。它们首先是指一种循环经济,即经济的生产、运行和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环链”。第一,环环相扣,没有废料;其次强调的是一种生态经济,特别注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尊重环境和生态;第三提倡的是一种节约经济,尤其要特别注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节约能源;第四大力发展的是一种铁路经济,随着宁波到福州铁路的开通,长三角实际上形成了以铁路“大S”线为纽带的区域经济运行和发展状态。它是长三角经济再度发展的契机。

  其五,长三角要一体化必须得把安徽纳入进来。这是主要从自然角度看的结果,长三角应包含安徽,一是长江先经安徽而后才流入江苏和上海,二是安徽又处于太湖生态区“西高”的位置,三是安徽还处于钱塘江和千岛湖许多水系的上游。不仅是从历史角度看,历史上的徽商对长三角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而且主要是从现实角度看,把安徽纳入到长三角来考虑,对长三角的整体发展是利多弊少的,其主要利处在于,安徽可以为长三角的进一步继续发展提供物产资源、人力资源、空间资源、历史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由此也可以确定,将安徽纳入长三角将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问:将安徽省纳入长三角是个颇受争议的话题,您还有进一步的解释吗?

  黄:都市圈的扩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长三角地区已突破小城市圈的范围而正在向大都市圈发展,在国际上已被公认为全球第六大都市圈。关于长三角一体化的界定向来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过去小长三角的概念主要包括苏、浙、沪三地的重要城市。现在看,“小长三角”概念既严重束缚了人们的发展思维、行为和空间,更严重束缚了长三角的进一步发展。而要使长三角有更快和更大的扩展和发展,我以为,应该毫不犹豫地将安徽纳入到“大长三角”的框架体系中来。这既是响应了2008年初国家主要领导人在考察安徽时所做的让安徽尽快融入长三角的指示,也是提出了发展长三角的战略建议。我想,这无论对安徽还是长三角如从发展的角度看,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长三角的发展西进到安徽,其作用如同当初上海的发展东进到浦东。它将给长三角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长三角要想继续发展还有另一个空间,就是海洋,就是要设想、设计和设立并打造一个上海苏南-宁波-舟山的“海上大三角”超大型和综合型港口群区,以满足长三角地区乃至长江流域对深水港口和全球航运的需要和需求。

  其实,苏、浙、沪三地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解决资源匮乏的瓶颈制约问题,而安徽相对来说又是一个资源大省,不仅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政治资源都很丰富,而且人力资源、生态资源、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也很丰富。所以,长三角地区应该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长三角地区创先建成一个“公共性”很浓和很强的社会。用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来统筹和协调公共领域,并要用“公共性”的概念来看待处于一体化进程中的“长三角概念”。为此,沪、苏、浙三地更要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将安徽纳入到长三角中来。


浙江日报 求学求职 00012 长三角发展新思路与“大长三角”战略构想 2009-10-27 浙江日报000122009-10-2700019 2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