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社会

经历去年的波折后

施粥摊重现义乌

  记者 黄宏 通讯员 闫拥洲

  

  近日,义乌施粥摊“再出江湖”,主办者是一个名为“四季风”的志愿者组织。

  去年以来,义乌的施粥摊开门又关门,此起彼伏:在坚持65天之后,义乌的第一个施粥摊停业;不久,金华某整形医院又开始在义乌施粥……

  “四季风”施粥摊的出现,让人们不免担心:它究竟能坚持多久?

  还是那群人,名称换了

  民工开始回流,位于香山路的义乌市劳动力市场也越来越热闹。3月2日早上5时多,在劳动力市场的门前,搭起了两个红色帐篷。20多名志愿者搬来桌椅,提来3大桶稀饭和数箱馒头。6时起,免费“爱心粥”准时开始。

  组织这次施粥活动的核心人物,是一位姓吴的中年人,曾在非洲等地留学和经商,人们都叫他“海龟”,他有着多年的海外慈善活动经验。

  现场施粥的20多名志愿者中,大多数是老面孔,“王老师”、“新华”、“绿叶”、“阿德”、“牛仔屋”等10多名志愿者都在去年参加了施粥活动。

  义乌市团市委副书记龚经说,早在去年,“四季风”就成立了。

  有备而来,卫生无虞

  “我们会坚持10年、20年!等我们老了的时候,要把这个事情交给孩子们去做。”当天下午,参与施粥的志愿者许红花十分高兴。

  这次,“四季风”的志愿者们显然是有备而来。

  去年,刚一开始时,吃粥的人数量众多,当时施粥摊最多一天发出2000份早餐,志愿者们都累得吃不消。在施粥摊停办之前,创办者林如新谈到参与人员越来越疲劳,这一因素使他举步维艰。

  今年情况完全不一样,很早之前,富有经验的吴“海龟”就辗转找到了一家饭店,老板为志愿者的激情所感动,答应以成本价为志愿者提供馒头、香粥和小菜。

  “卫生是第一位的,我们购买的腌萝卜和一次性筷子,卫生都有保证。”一位志愿者说,为了卫生,他们购买了450个搪瓷碗,每天只使用一次。

  “去年,我们全是自己做,累得很;今年要轻松很多了。”许红花说,更让志愿者高兴的是,饭店主动提出,愿意为志愿者清洗和高温消毒碗筷,让志愿者不再担心“爱心粥”的卫生问题,还能节省人力。

  财力保证,细水长流

  参与志愿活动的绝大部分志愿者年龄在35岁以上,最大的一位志愿者年龄68岁,与去年的志愿者相比,这些人思想更成熟,财力也有保证。

  活动之前,志愿者组织就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年前,吴“海龟”还特意找了义乌团市委副书记龚经进行沟通。

  “我们会对‘四季风’的活动大力支持。” 龚经说,沟通之后,她和义乌市劳动保障局等单位进行了联系,此次劳动监察大队也专门给志愿者腾出一块地方,用于存放桌椅、帐篷等。

  为了准备这次活动,“四季风”年前发动捐款,准备了充足的资金。

  “钱不是问题,我们已经有了1万多元的资金;另外,大家说好了,钱不够,将再次举行捐款。”许红花说。

  据了解,为保护志愿者的热情,这次“四季风”只准备施粥15天,等到招工季节结束后,他们将展开其他的爱心活动,如天热时送绿豆汤、春运时送姜汤等。


浙江日报 社会 00009 施粥摊重现义乌 本部记者-黄宏-采访中心—时政新闻部-浙江日报 2010-03-09 nw.D1000FFN_20100309_2-00009 2 2010年03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