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社会

杜警官自建戒毒网

  记者 吕玥 

  

  杜新忠,金华市强制戒毒所主治医师,三级警督。

  初听头衔,记者以为这位杜警官肯定是高大威猛;见面后才发现,他温文尔雅,说话和气。

  很多人不会想到,这位普通的基层民警,7年用业余时间,自费建起国内首家由个人主办的公益性戒毒专业网站(www.jhak.com),并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众多吸毒人员获得新生。 

  无心插柳

  “当初完全是‘无心插柳’。”杜新忠告诉记者,2003年初,已从事9年禁毒、戒毒工作的他,为便于储存、查阅资料,开始把手头一些论文、材料陆续发到网上。没想到,半年后,竟有不少吸毒者和他们的家属通过网络向他求助该如何戒毒。

  “当时网络上有关戒毒的资料实在太少,求助者中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企业家,因为害怕暴露身份或留案底,想戒毒,却讨教无门。”于是,杜新忠准备开设一个公益性专业戒毒网站。

  “至少能给他们一点简单的帮助。”抱着这个想法,每天下班后,杜新忠一头扎进房间制作网页。“那会儿真是忙,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杜新忠回忆,去外地出差,他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网吧,更新网站内容。不到半年,杜新忠的眼睛近视度数从200度升到500度,还因为熬夜时常腰酸背痛。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网站建成仅一年,访问量达3万多人次,最高日访问量有300人次。 

  开设热线

  来网站上“踩”的人多了,加杜新忠QQ的人也多了,之后,试探着给他发短信、打电话咨询的人也渐渐多了。

  为此,杜新忠除一个用于日常工作的手机外,特地又买了个智能手机,用来储存大量各地求助者及其家属的联系方式,并与他们保持联系。

  在记者采访中,杜新忠的“专机”屡次响起,既有老“主顾”,又有新“客户”;有来自贵州、内蒙古,还有来自广西,他都耐心解答。还有一些国外的华人慕名打电话给杜新忠,甚至上门讨教,每次短则1刻钟,多则1个多小时。

  刚开始,因为接听收费,杜新忠还真为每月几百元的话费发愁。后来听说有免费接听业务,老杜赶忙去办理。现在,他除了本职工作和网站维护,剩下的个人时间几乎都贡献给“热线”。

  有时候,他下班回到家刚扒了两口饭,求助电话就来了,等打完电话,饭菜都凉了。

  终有回报

  辛苦付出,终于有了一些成绩:目前,戒毒网的累计点击量达1000多万次,日均访问量约1000人次,最大日访问量为2600人次,站内文章数量达到两万多篇。

  最让老杜高兴的是,每逢过年过节,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问候短信。“有的叫我杜哥,有的叫我杜老师。”说这话的时候,杜新忠满脸笑容。

  开展戒毒,往往需要了解吸毒者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多方面信息。聊得多了,许多吸毒者都十分信任杜新忠,什么情况都跟他聊。甚至有些人在戒毒成功后,还经常给“杜哥”打电话,和他谈生活和感受。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杜新忠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普通,“他们向我寻求帮助,我去查找更多的资料来帮助他们,同时给网站补充内容,然后有更多的吸毒者前来了解情况,如此循环往复。”

  得益于网站建立后积累的大量病例材料,杜新忠独立完成了一本戒毒著作《实用戒毒医学》。对此,人民卫生出版社一位老编辑忍不住感叹:“书名以‘实用’开头,却由一位30多岁的普通警官医生写成,很难得。”


浙江日报 社会 00011 杜警官自建戒毒网 2010-07-13 nw.D1000FFN_20100713_4-00011 2 2010年07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