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创富年代·金融

热钱之祸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是大规模“热钱”获利外逃引发市场严重恐慌,并导致这些国家原本脆弱的金融体系崩溃的典型案例。 

  20世纪80年代后期,墨西哥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不断放宽对外资进入的限制,而世界各国也都十分看好墨西哥经济发展前景,美国更是积极主张成立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内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不过,1983年至1994年,墨西哥维持本币比索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为地造成比索高估,削弱了墨西哥的出口竞争力,造成经常项目逆差,墨西哥不得不依靠大量吸引国外资本流入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外资自1989年起大量流入墨西哥,仅1993年外资流入量就达308亿美元,其中投入证券和货币市场的投机性资金占一半以上。如此大规模的外资,特别是短期投机资金的涌入,增加了墨西哥金融和经济体系的脆弱性。

  1994年美联储6次提高基准利率,造成国际金融市场资金向美国回流。而这一年正是墨西哥的总统大选年,执政党遭遇反对党的强劲挑战,一名总统候选人被暗杀,政治局势剧烈动荡,动摇了投资者对墨西哥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当年大量资金从墨西哥外逃,仅证券市场外流的资金就达180亿美元,加剧了墨西哥的经常项目逆差,外汇储备迅速减少。1994年12月16日,墨西哥的外汇储备只剩下112亿美元,而1995年到期的外债却有180亿美元。

  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浮动范围扩大到15%,这意味着比索将贬值。墨西哥政府原本希望通过比索贬值改善国际收支、抑制资金外流,但投资者由于受到汇率和证券价格下降双重损失的影响,投资信心受到沉重打击,金融市场出现恐慌,反而导致资金加速外流。

  当年12月21日,墨西哥政府决定不再干预外汇市场,比索兑美元汇率实行自由浮动。10天之内,美元兑比索汇率从实行盯住汇率时的1∶3.46跌至1∶5.9,并于1995年3月跌至1∶8。这场危机给墨西哥经济造成了700亿美元的损失。1995年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下降6.9%,通胀率高达52%,外债总额达1700亿美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1992年的2%上升到15.7%。 

  从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看出,过快的金融开放进程、过于宽松的引资政策和较弱的金融监管能力都会给“热钱”提供可乘之机。防范“热钱”的重要办法,就是通过制度化的手段对资金进行约束,引导它为优化经济结构服务。


浙江日报 创富年代·金融 00020 热钱之祸 2010-12-07 nw.D1000FFN_20101207_5-00020 2 2010年12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