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德清模式”的前生今世

深刻改变了德清 ——对话德清县委书记 王勤

  RIGINALITY

  浙江省创新样本城市

  “德清模式”的前生今世

  DE QING

  放眼中国,很少有这样的一个县,虽然没有特别优良的自然禀赋,却“无中生有”连年快速发展,一次次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虽然只是四十多万人口的小县,却创造出了年近35亿元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普遍富裕和谐;虽然没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却矢志努力,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浙江省科技工作先进县、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县,甚至创造了一个著名的科技创新模式——“产学研”相结合模式。这个县,就是德清;这个创新模式,就叫“德清模式”。

  专家点评

  ZHUANJIADIANPING

  “德清模式”的启示

  陆立军

  (浙江省特级专家、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模式”等同于“模本”、“典型”、“榜样”,因此只有在制度和国家层面才能称“模式”,一个区域尤其是县级及以下很难谈某种模式。大约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人们对“模式”的眼界才逐渐打开,不仅“温州模式”得到肯定,而且国内外都有学者开始研究“浙江模式”,在我和王祖强教授合著的《浙江模式——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观察与思考》一书中还专辟一章,分析了11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展中显示的“浙江模式的区域特征”。

  而今,读了《“德清模式”的前生今世》一文,使我们了解到,早在30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德清县“产、学、研”相结合开展科技创新的做法,就被中科院的领导和专家誉为科技创新的“德清模式”。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县无论大小,须致力于创新。德清原是一个浙北农业小县,工业、科技的基础薄弱,县办砖瓦厂就是当地“知名”的工业企业。但就是从这个看似与科技毫无瓜葛的砖瓦厂起步,德清县的历届领导班子和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而且不畏科技成果转化之难,不惜在人、财、物方面大量投入,致力于同中科院以及上海、杭州等地的高端科研机构合作,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促发展的全新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令人羡慕的是,这个只有40万人口的小县,竟吸引来中科院兰化所、中科院计算机所、中国建材集团研究院等国字号的大院大所落户或开办分支机构。“十一五”期间,全县承担了40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涌现出了30多家国家重点扶持或列入火炬计划的高新技术企业。

  “德清模式”证明,坚定不移地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的“自主创新”战略,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只要不懈努力,看似高不可攀的大院名校的专家、成果是完全可以落户浙江大地,助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宏伟大业的。

  对话

  DUIHUA

  “德清模式”

  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作为在全国开创出一种创新模式的县,您对创新德清模式是怎么看的?

  王勤:关于创新的意义,相信大家已说得很多了。无论站在全球的角度,还是全国的角度,或者是全省的角度,怎么评价创新的巨大意义,都不过分。其实,我们德清县的实际情况,最能反映创新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德清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常小县,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而开始快速发展。而“德清模式”的出现,更是让德清在多方面先人一步,全面崛起。而且,“德清模式”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德清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还深刻影响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进步,受到了全国人大、国务院、中科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在全国科技系统进行广泛推广。这就是创新的意义。所以,我认为,中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我省提出两创战略,实在是眼光远大,十分英明。

  研究中心:“德清模式”如此重要,在即将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德清在这个模式上做了哪些工作?

  王勤:严格说起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十一五”初,“德清模式”已走过了三十年。如何对“德清模式”进行深耕,让而立之年的“德清模式”继续走在创新前列,继续引领创新,就是摆在德清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任务。因此,五年来,德清县委、县政府把“德清模式”再创新工作列为德清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关于“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下大力气探索深化“德清模式”的有效途径,创新“德清模式”,进一步深化了“德清模式”的内涵,拓展了“德清模式”的外延,呈现了产、学、研结合,政、企、金互动的共促科技创新的新局面,加快了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研究中心:深化“德清模式”,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德清主要有什么动作?

  王勤:大力实施“科技强县”战略,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始终坚持以深化创新“德清模式”为抓手,逐步形成产、学、研结合,政、企、金互动的共促科技创新的工作新模式。在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工作中,我县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这几年,我们推出了很多有重大影响的政策措施。

  研究中心:作为我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样本,作为“德清模式”的创建者,很多地方都把德清作为学习、追赶的目标。请问,德清县自身在科技创新上有哪些主要目标?

  王勤:实际上,到今年年底,我们原来设定的主要目标已实现,包括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德清科技和产业发展实际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基本形成创新型城市的框架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还有具体的量化目标。

  研究中心:下一步,德清在创新上有什么计划或者目标吗?

  王勤:创新是一个没有终点的事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创新。继续深化“德清模式”,继续采取有力举措,大力推动创新,都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重要工作。近期,一个大动作就是启动建设德清“科技新城”。对于德清的科技创新来说,这是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项目。再过五年,相信德清的创新,将在一个全新的台阶上;“德清模式”将更加光彩夺目。

  寻根问源,“德清模式”起于三十年前。

  当时的德清砖瓦厂,由于工人劳动强度大,制造砖瓦的泥土资源日益紧缺,导致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企业难以为继。或许是出于形势所迫,或许是出于德清人敢为人先的勇气,德清砖瓦厂下决心“攀高亲”,历尽曲折,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达成了筹建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合作意向,并从企业选派了一批职工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培训,在企业内成立了一个电子新产品开发试制组。同年,试制组依托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技术支撑,成功地试制出了合格的晶体材料,并迅速投入生产。

  不得不让人感叹,做粗糙砖头的手,居然做出了精细的电子产品。此后,这家尚叫“砖瓦厂”的企业,又先后开发了功能单晶材料和声表面波滤波器等多项电子高新技术产品。到1983年,砖瓦厂的晶体材料及其电子产品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生产经营业绩实现了5年每年翻番的奇迹。创造奇迹的砖瓦厂也更名为德清电子器材厂;上海、德清双方在德清电子器材厂共建的“科研生产联合体”正式挂牌。

  从此,这种产、学、研成功结合的“德清模式”露出雏形。以德清县电子器材厂为代表的德清中小企业,纷纷跟进,开始大胆探索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术支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现在已成为上市公司的升华拜克和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先后与上海、杭州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合作模式,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德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深刻影响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进步,并一直影响到现在的科技创新,受到了全国人大、国务院、中科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种在全国首创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方式,是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最新最有效的合作方式,成功地找到了科研和生产的结合点,不仅使科技成果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推动了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共同发展。中科院领导和专家将此誉为“德清模式”,并在全国科技系统进行广泛推广。德清,也因此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促发展的全新路子。

  缘 起

  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德清模式”自一问世,就在德清被奉为圭臬。德清县委、县政府,不断地下大力气探索深化“德清模式”的有效途径。当时间进入“十一五”,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浙江省委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德清模式”的黄金发展期也到来了。德清县把深化创新“德清模式”,作为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集群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并着重在机制创新、平台建设、资源优化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创新机制 九天揽月

  由企业自发向政府主导深化。“德清模式”形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合作,基本上是由企业自发与院校联系。近年来,德清县专门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各类对接活动,主导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重点工作和问题,加强对科技合作工作的协调和服务。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县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大对“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县政府还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每年拿出300万~500万元的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对科技合作成效明显的创新项目、创新团队和创新载体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为了方便德清企业与上海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合作交流,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合作,在德清建立了“上海技术交易所——德清创新驿站”。

  由企业间合作、与周边院所合作向引进高端、重点国家级科研机构深化。近年来,德清县明显加大了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大胆探索引进高端科研机构特别是国家级顶尖科研机构入驻德清,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去年,中电集团21所、中科院兰化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建材集团研究院等纷纷在德清设立研究机构。随着这些国家级高端科研机构的落户,一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关键技术将长期稳定地引入德清,逐步形成以支持德清企业为中心不断向全省乃至全国辐射科研技术服务的新格局。

  做强平台 借梯登高

  由围绕产品的产学研合作向围绕产业转型、集群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深化。近年来,德清不断推动生物医药、特色机电、新型建材、新型纺织等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去年,德清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产值占全县规模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七成多。德清生物医药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省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德清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华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由局限于产品制造“做工厂”合作研究向“做市场”合作研究深化。德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方向近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步向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两端延伸合作。如德华兔宝宝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加大了产品研发设计力度,不断开发各种环保型装饰材料,做到系列化、标准化,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同时,更加注重市场营销的研究,在全国布局营销专卖店,提升企业定价能力和盈利能力。为鼓励企业向两端延伸,县政府又出台了支持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意见,支持工业企业分离出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服务、科技研发、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等服务业,成立新的经济实体。

  优化资源 双赢互惠 

  由人才、技术、信息的单向接受型向双向互动型深化。以前,德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基本上是以单方接受对方的信息、技术指导为主,缺乏互动。德清决心从体制、机制上进行突破,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兴办企业和吸引专家、教授进行技术入股,允许和鼓励技术控股,使企业与科研机构以及专家、教授真正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创业联合体,成为战略合作联盟。目前,德清的很多企业,有了科研机构和技术专家股东,更有院士成为德清企业的独立董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共建了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和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企业实验室等,柔性引进了一批专家、教授和研究生等,长期在德清的企业技术研发、实验机构开展科研项目的研发实验、小试和中试工作,加快了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

  在不断提升“德清模式”内涵的同时,德清还从金融、农业方面着手,积极拓展“德清模式”的外延:

  探索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德清科技担保有限公司,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搭建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建立了县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加大金融对科技合作创新创业的投融资服务力度;设立了“科技创业投资(担保)风险基金”,对科技创业投资(担保)所造成的风险实行补偿、奖励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建立起“防火墙”。

  积极推动科技与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支撑,建立了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2007年,德清被省科技厅列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试点)”,并在2010年通过验收……

  春 华

  秋 实

  三十年耕耘,特别是近年来对“德清模式”的深耕——深化创新“德清模式”,“古老”的“德清模式”青春焕发,越来越具有活力,影响越来越大,推动着德清以令人讶异的速度、令人感佩的质量前行。

  德清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县已有包括国家级的各类研究开发机构75家;还有国家级和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家。这么多科研机构集聚在一个县,是很少见的;“十一五”以来,德清承担实施了四百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一批科技创新主体迅速成长,30多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分布在德清东西南北;省级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示范基地,就更多了。

  让德清人自豪的是,“十一五”期间,全县有两家企业参与起草制定两项国际标准,24家企业参与起草制定65项国家、行业标准。对于一个县来说,这样的数据,足以令人叹服了。

  到目前,德清全县已有520多家企业与全国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科技合作关系。升华集团、德华集团、佐力药业等一大批中小企业,通过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都走上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省级重点生物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是德清第一个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成功开发出了“乌灵菌粉”和“乌灵胶囊”2个国家一类新药等13个新产品,已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计划医药生物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等多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德清浦森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与浙江大学合作,成功研制出防辐照无碱纤维材料,开发了用于制造液化天然气船的刚性、柔性系列超低温绝热材料,产品先后通过了法国CTT公司和美国ABS船级社的认证,为我国自主制造第一条液化天然气船舶作出了重大贡献,打破了长期以来由美国、意大利等极少数国家大公司垄断的局面。

  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的“浙江大学德清县静电涂装技术联合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今已成为国内涂装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研制生产的涂装设备,被应用到航天、三峡大坝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从“神舟3号”到“嫦娥1号”,都有这家企业作出的贡献。

  深化创新“德清模式”,还使具有德清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得到发展壮大。德清的生物医药、特色机电、新型建材、新型纺织四大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惊人。

  让德清人和所有关注、实践“德清模式”的人充满期待的是,正在启动建设的德清“科技新城”。这个地处县城南面的巨无霸,占地达到5平方公里,三十年“德清模式”的再度飞跃将在这里开始。德清的目标是,这个新城将集聚研发、设计、创意、培训、信息技术,通过八年的努力,建成长三角一流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机构,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研发骨干人才,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检测中心,通过科技新城,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领域的软件外包和服务外包,把科技新城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创新要素最活跃的研发基地之一……

  科技新城能挑起这副担子吗?相信能。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承办单位│浙江日报社 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 │媒体互动│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浙商杂志 浙江在线 浙江手机报 │战略支持│央视财经频道(CCTV-2) 浙江卫视 │组委会电话│0571-85310430 85310024 │邮箱│zjrbkj@126.com │QQ│30249121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德清模式”的前生今世 2011-01-10 nw.D1000FFN_20110110_2-00012 2 2011年01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