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经济

一切价值皆可还原为时间

  吴晓波 

  

  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的某一天,鲁冠球都会邀请数十位传媒界的新老朋友温馨小聚,在宴席开始之前,他总会做一个简短的致词,报告过去一年以来的企业发展情况。

  每当此时,很多老朋友都会惊叹于万向的发展速度之快,同时也会感觉到,这家他们关注了十年乃至数十年的企业已经变得越来越陌生了。

  在万向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张很著名的照片,鲁冠球与他的第一位美国采购商的合影,他们一起拿着一个万向节,外商竖起了大拇指。不过今天,如果让鲁冠球拿一个产品来代表年营收高达600亿元的万向集团,恐怕连他自己都会颇费踌躇。

  原因在于,今天的万向集团已经走上了一条新的成长道路,那就是:实业为本,混业经营,长期战略,拐弯实现。

  万向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制造业,它在汽车配件产业的持续投入和专注经营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到2010年,万向集团在万向节和等速驱动轴这个产品上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商。更值得学习的是,万向是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中国民营企业,它走出国门,不是另起炉灶、新铺摊子,而是以“竞合”的姿态,主动与全球性的产业链相衔接,这是一种低调而务实的成长战略。

  当今万向的涉足产业,已经呈现“一干多枝”的格局,其中,它在金融和能源领域的进取最值得关注。中国民营制造业经历30余年发展,已经步入到一个瓶颈期,其最大的限制是在上游能源产业和金融业的拓进十分困难,至今仍受到种种制度性的限制。而纵观亚洲地区的大型企业发展路径,如三菱、三星等等,无一不遵循的是“实业-金融-能源开发”的混业经营模式。

  万向在这一方向上的试验可谓谨慎而坚决,它是浙江省最早拥有上市公司和组建财务公司的民营企业之一,去年更获得了民生人寿的控股权,同时,它在钠硝石矿、煤矿、铜矿、电力等能源产业的投入也频频见效。可以不夸张的说,万向是当今中国民营企业中最成功的“混业典范”。

  然而,万向所形成的这种产业格局,显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规划的结果。中国早期民营企业都是投机主义的产物,万向也不例外,然而时至今日,在它的身上越来越呈现出长期战略的特征,早在11年前,鲁冠球就提出“奋斗十年添个零”,这一发展目标让产业的布局和投入产出计划得以在一个基于效率和效益的前提下有了更长远和理性的规划、执行空间。

  万向所面临的的种种不确定性,既有企业和产业成长周期的原因,也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而它能够在每一次的宏观调控和经济危机中涉险而过,并在低潮中获取资源,在弯道中超越对手,正得益于鲁冠球那种“走正道,拐大弯”的商业理念。

  就是在今年元旦后的那次聚会中,他透露说,万向在朝鲜的一个铜矿将正式投产,这个项目争取了3年,舟山的储运油码头项目将投入运行,这个项目审批了6年,另外还有一个工商信托公司也将开业,这个项目申请了8年。三个不经意的数字,却生动了“泄露”了拐弯前行的智慧。

  卡尔·马克思曾经说,“一切价值都可以还原为时间”,这一论述在鲁冠球和万向的发展史上展现得最为清晰。

  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学习万向的这些经验,对于众多的浙江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功课。

  近日,我有机会翻检鲁冠球历年的演讲纪要,在1988年10月的一篇讲话稿中读到这一段话:“企业的后劲,也就是你这个经济效益是否持久,它包括新产品的开发、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职工积极性的持久、人才的培养等等。如果只是眼前的经济效益好,甚至吃‘子孙饭’,没有后劲,就没有持久的经济效益,也谈不上‘活’。”

  22年过去了,星转斗移,这一段话仍然“活”着,并被忠实地执行着。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鲁冠球仍然是那个老朋友们熟悉的鲁冠球。(本文作者为知名财经作家)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5 一切价值皆可还原为时间 2011-01-10 nw.D1000FFN_20110110_14-00005 2 2011年01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