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智障孩子的好妈妈

——记衢州衢江区智障儿童培智学校校长徐建英

  本报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孔一 朱文俊 

  

  衢州市衢江区智障儿童培智学校校长徐建英,4年来先后帮助80余名智障儿童,用母爱抚慰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

  最初接触智障孩子时,徐建英在当地某幼儿园担任园长,一名脑瘫儿童家长跪下来,恳求收下她5岁的儿子。这是一个重度脑瘫儿,既不能站立,也不会说话。徐建英被打动了,作为母亲,徐建英深知为人母的不易:她曾怀孕数次才有了自己的孩子,她衷心祝愿天底下的父母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抱着这样的念头,她收下了这个孩子。此后,她打开《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一生》这本书,根据书中介绍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3个月后,这个孩子不但能站立,还会开口叫“爸爸、妈妈”。

  此事传开后,越来越多智障孩子的家长把小孩送来。“他们比正常孩子更需要照顾。” 2007年10月,徐建英在亲友的帮助下创办了衢江区智障儿童培训中心,后更名为衢江区智障儿童培智学校。

  命运多舛。2009年8月30日,徐建英骑着电动自行车去为智障孩子买生日蛋糕,途中与拖拉机刮擦,坐在车前的儿子颅骨粉碎性骨折,至今仍有6片碎骨残留脑内。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尽管如此,徐建英仍然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智障孩子身上。有一次,儿子和一位智障孩子同时发烧,她让那位母亲带着儿子去打针,自己陪着智障孩子挂点滴。“只有我在边上,他们才不会害怕。”让徐建英愧疚的是,5年来,儿子去医院时她从未陪过,特别是儿子发生车祸后,夜里经常抽筋,她也没能好好陪伴。

  而照顾智障孩子,她总是不遗余力:为每一个孩子过生日、夜里每两小时起床查夜……

  此后,慕名前来的智障儿童不断增多。这些孩子的家庭大多比较贫困,甚至交不起学费。徐建英不忍心放弃,目前她已为16名困难家庭孩子免除费用。

  然而,孩子7岁进入义务教育年龄段后,按规定不能收取费用,且残联部门对6周岁以下孩子每年的1万元补助金也没了,加之2010年上半年学校发生意外,让徐建英顿时一贫如洗。为了维持学校运转,丈夫送来了4万元,她又去借了6万元才将老师的工资结清。

  去年放寒假,学校实在办不下去了,徐建英不得不通知家长,学校明年不再开办。然而,到了今年开学时,家长们又把孩子送来了:“孩子们都离不开你。”

  其实,她心里也舍不得这群智障孩子,她已经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非常需要她。就这样,她艰难地撑着。今年4月,她向当地残联部门争取了两万元补助,将3月份老师的工资付清。这两天,杭州一位好心人在电视上看到这个感人的故事后,又给学校寄来了3万元,让老师们4月份的工资有了着落。

  “只要能付出老师的工资,我就会把学校办下去,困为智障孩子需要我们去关爱、帮助。”徐建英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智障孩子的好妈妈 2011-05-09 nw.D1000FFN_20110509_15-00002 2 2011年05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