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63名西安大学生来浙打工被忽悠——

暑期打工,多个心眼

记者 吕玥 通讯员 王依友 徐雨薇 

  本报路桥7月14日电 “算是花钱买个教训吧。”今天下午,杭州城站火车站,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杨治荣和12名同学有点垂头丧气。

  原本,63名大学生想趁着暑假,到浙江打工,结果被中介“忽悠”了一把。昨天,44名几乎流落街头的大学生,在台州市路桥区劳动监察部门帮助下,从今天起,将陆续踏上回家的列车。

  记者从路桥区劳动监察大队了解到,这次组团打工的组织者名叫朱闯,是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

  联系上他时,他正在杭州一家小餐馆吃饭。“准备把一部分同学带回家,然后自己再出来打工。”对于这次经历,他有些懊恼。朱闯说,从高三开始,他每年暑假都出来打工,多数是和一个名叫“刘坤峰”的人联系,此人自称是西北政法学院的老师,没想到这次这么不靠谱。

  今年6月底,“刘老师”通知,台州某公司在招普工,每人每月2100元,包吃包住。朱闯马上就和同学、朋友说了,消息越传越广,结果,包括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商学院、陕西工学院在内,共有5所大学的60多名大学生报名。

  陕西工学院大二学生王超表示,听说是一位“刘老师”组织的,还以为是学校行为,加上有那么多同学在一起,没什么好担心,出来时甚至连想都没想。

  记者在朱闯提供的一份名单上看到,63名大学生中,大多数人都在20岁至22岁,年纪最小的一位仅17岁。

  7月11日中午,经过近30个小时奔波,63名大学生抵达杭州城站火车站。台州方面的中介人胡齐文以及大巴车已经在车站附近等候。

  胡齐文自称是公司人事部的工作人员,在去台州的路上,他突然告诉学生,待遇是每月1800元,包住不包吃,学生一片哗然。为了安抚众人情绪,他只能反复保证,一定会帮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结果,他找来的那些工作岗位,根本没人敢去。”事后,王超抱怨,有一份工作是塑料厂的,说做得好一个月1800元,做得不好,一分钱都捞不到;另一个厂要到9月才能发工资,而学生根本等不到那时候。甚至有工厂明确表示新招的工人要做满半年,胡齐文却让学生隐瞒暑期打工,到时再申请提前离职。

  眼看事情迟迟得不到解决,7月12日,有19名学生先行撤走,投奔台州、温州等地的老乡、朋友。而剩下的44名大学生因为没钱回家,又无处可去,索性拎着行李堵塞了所住宾馆门口的街道,导致道路无法通行。

  事后,路桥区路北街道、路桥区公安局有关人员及时赶到现场了解情况,路桥区劳动监察部门也于当晚介入。在有关部门协调下,中介最终同意支付学生回家的费用总计近两万元,一场纠纷终于得到解决。

  记者了解到,近期,省内外已经多次发生大学生打工被骗事件。

  7月4日,湖北一名大学生被老乡拐骗到台州椒江一个传销窝点,最后为了逃离,只能纵身从6楼跳下。7月6日,湖北襄阳某高校的15名大学生被“黑中介”骗至广东打工,结果流落街头,饥渴难耐。7月12日,郑州3所高校百余名在校大学生,通过中介公司寻找暑假打工机会,最后发现中介人去房空,数万元预付车费被卷走。

  台州市路桥区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屈松友表示,大学生利用暑期打工,在贴补家用的同时又能增长社会见识,本身值得肯定,但被骗事件的屡屡发生,也给大学生们一次次敲响了警钟。

  屈松友提醒:“首先,一定要查清中介资格,通过正规的职介中心,看清楚职业介绍所有没有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其次,在应聘过程中,不要轻易把钱交给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应聘成功,应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暑期打工,多个心眼 2011-07-15 2066072 2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