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增强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转型升级,需要创新型科技人才、紧缺专门人才以及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支撑。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为主上来,在“做强”上下功夫,紧密契合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深化内涵建设,增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在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谋求自身更大的发展。

  着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是内涵建设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在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中,既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又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还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实践多种形式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完善校企良性互动合作的育人模式。首先,要选择相关企业或行业组织和学校共同成立人才培养实体,以此作为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的一个载体。其次,要努力优化校企合作环境,灵活多样地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决策、执行和咨询机构,还要组建行业企业管理和技术专家参与的师资团队,发挥其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教学等方面的作用。第三,校企利益共同体建立的根本目标是育人。关键是要完善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双主体的育人机制,就是要通过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参照以企业岗位用人标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产品或案例为载体开发或改造课程,建立教学工厂或车间强化实践环节,校企双方共同推进学生就业,拓宽职业生涯上升通道。第四,可联合区域创新型企业共同成立创新创业中心,以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等形式来共同开展面向校内外的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等活动。

  着力提升专业培养质量是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点。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历史机遇,未雨绸缪、及早规划、系统设计,努力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与核心竞争力。首先,针对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高职院校要主动“迎合”上去,整合资源,申办新的专业或专业培养方向。新兴产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相关企业往往拥有较为完整的研发和培训体系,学校积极与他们沟通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准确定位新专业的培养定位和培养方案,为新能源、软件开发、物联网、服务外包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产业工人的支撑。其次,针对区域骨干产业和行业,高职院校要以特色和优势与产业实行“伴生”。区域骨干产业和行业往往由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组成,对人才的需求是持续的,而且数量较大,这是学校培育特色专业的对接点。学校要以产业需求为依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教学和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再次,针对区域传统产业,高职院校要依托人力和科研集聚的优势,“引领”其转型升级。“迎合、伴生、引领”是高职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所在,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应当有其不同的重点,只有维系好这种相生相伴的和谐关系,才能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

  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师资队伍对于高职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更要注重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空间,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既要着眼于学校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也要着眼于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

  【作者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增强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011-07-25 1976398 2 2011年07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