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打通产业链“任督二脉”

  杨军雄

  尽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没有退去,而先前我国的茧丝价格却已经高得离谱,茧丝环节当前价格已经出现倒挂,缫丝厂已是有苦难言,部分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茧丝绸行业运行如此困难呢?

  种桑不知卖绸难,卖绸不知种桑苦。很少有一个行业像丝绸那样,茧、丝、绸、服装,涵盖了农、工、贸和时尚服饰的产供销,如此漫长的产业链条还没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各环节产供销信息难以及时传递,以致容易造成全行业出现非理性波动。

  价格大幅波动没有赢家。面对变幻莫测的价格大幅波动,茧农们感叹:“养蚕就像打麻将,打得好就糊,打不好就输,每次都要等到开秤收购了才知道价格。”跌宕起伏的价格让养蚕户十分没有安全感,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下游厂商生产经营。去年以来丝绸胚布上涨幅度在60%以上,而作为消费终端的丝绸成品价格上涨空间最多30%,导致了许多企业经营不下去了。上世纪90年代,湖州大大小小的丝绸企业上百家,现在做丝绸成品的企业就剩下10来家了。

  丝绸价格波动缘何有这么大的破坏力?业内人士认为,整个行业缺乏竞争力,没有定价权是关键。我国的丝绸产业产品基本靠外销,出口企业的恶性竞争导致国际竞争力不强,行业抗风险能力弱。其次就是缺乏品牌和设计。其实,在丝绸生产加工方面,国内一些较大的企业生产加工水平并不低于意大利,但同样是丝织品,拥有意大利的品牌和设计后,价格就飞速上窜几倍,甚至几十倍。

  茧丝绸行业的出路何在呢?目前不少关心行业发展的人士呼吁,要化解种桑不知卖绸难之痛,务必整合茧丝绸产业链,稳定茧丝绸行业内部市场,并且提高产品的技术、设计和品牌附加值。这个呼吁正好是茧农们的期望。饱受价格波动困扰的茧农们希望能有企业能够提前跟他们签订生产订单,从而稳定产量和收购价,保障劳动成果。

  据报道,广东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已迈出了整合产业链的坚实步伐,成功地组织了蚕桑基地从珠江三角洲向粤西、粤北、西江流域等贫困地区的战略转移,建立了贸工农科教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比较完整的运作体系,现在还准备扩向四川、云南,形成“大西南地区”丝绸纺织业集团。

  如今,尤其作为丝绸大省的浙江,整合产业链似乎已经迫在眉睫。第一,对集团内部进行订单管理,稳定各个环节收购价格,防止市场投机成分影响到行业的稳定性。第二,统一行业标准,通过集团技术指导和收购质量标准,稳健提高整体水平。第三,通过集团整体实力,研发新型产品,提高设计水平,创造自主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业内人士乐观估计,如果全国有十家能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丝绸纺织企业,价格会稳定很多。如果大企业此次化滞销为动力,破釜沉舟,通过政府牵头打通茧丝绸行业产业链的“任督二脉”,也许,这将是我们茧丝绸行业发展的契机! (作者为本报记者)

  第一评论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打通产业链“任督二脉” 2011-07-25 2078719 2 2011年07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