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商道

经济何处去?

  经济何处去?这个问题有两层:一层就世界经济而设问,另一层就中国经济而设问。这两个空间层面的经济体的走势虽彼此密切关联,但各自所面对的问题大为不同。

  关于判断世界经济走势,我曾说过两句话:一曰“美国很关键”;二曰“中国很重要”。前一句已为金融危机结束迄今的世界经济起伏跌宕所证明。这种印迹最近的强烈表现,无疑要数美国国债引发的全球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了,由此引出“二次金融危机”预期的骤然升温。

  后一句话不大容易令人接受。然而如若略微留意一下金融危机“超预期打住”的原因,就难以忽略中国巨量刺激支出的效应。说得明白些,中国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助美国和世界走出了金融危机的绝境。其中美国乃至全球汽车业的起死回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前两期的由危转安,以及日本经济的弱复苏,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

  目前,这两大经济体都显现出某种困局,困局都与“钱”有关。但困局生成的机理截然不同:在美国是缺钱,在中国则是钱太多。

  先看美国经济。目前美国国会虽给政府提高了举债上限2.1万亿美金,但不仅未能如期鼓动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信心,反而引出各方风险预期的急升。最直接的风险预期是:美国政府拿什么来还债?“债务雪球”会否越滚越大?就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来看,这个概率明显在增大。最重要而明显的证据是,经济增长大大低于预期水平,失业率居高不下。隐藏在这两个指标后面的是一个无情的机制,这便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经济“内在稳定器”。这个“稳定器”的关键“装置”,是包括了失业救济在内的庞大的政府收支。按照设计,经济繁荣时各种税收会自动增加但支出会自动减少,经济衰退时税收减少支出增加,故而被称作“内在稳定器”。原本设计得很美,但现实却很无情。我们知道,“次贷”几乎掏空了美国大众的储蓄,衰退袭来失业大增,社保等政府支出大增而税收同时大减。目前经济虽持续复苏了两年,但美国大众的钱袋依然瘪着。

  反观中国经济,目前的困局则与美国恰好相反。一方面政府税收持续暴增,外汇储备多得让全世界红眼,似乎到处都在涌动着“钱潮”。然而究竟该将巨量的“钱潮”导向何方何处?大力度财政刺激引出的是投资依赖症,启动内需的国内消费尚未大增,就赶上了节节攀升的通胀,而持续的宽财政紧货币政策搭配,把“钱潮”导向政府及各种公营机构。

  面对新困局,两国政府各自的下一步更关键。


浙江日报 经济·商道 00011 经济何处去? 2011-08-10 2099557 2 2011年08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