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浙江省城乡一体化十大优秀示范城

春天从美丽之洲余杭出发

  余杭

  

  浙江城乡建设智库专家点评

  一个地方的幸福程度有多高,最好的尺度是城乡差别有多小。“十一五”期间,中共余杭区委、区政府重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注重设施延伸、政策扶持、制度覆盖,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全区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在全省率先进入全面融合阶段,可喜可贺!

  春天从余杭出发。城市升级、乡村美丽、产业提升、生态优良、民生和谐……城乡一体化为余杭的科学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片既有天目诸山灵秀之气滋养,又得东海浩然之气鼓舞的江南宝地,正在成为引领现代城市文明的美丽新天地!

  案例简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间,有个余杭”。余杭,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杭州的门户。东接上海,西眺黄山,南望宁波,北联南京,三面拱卫杭州主城。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如今又得“美丽之洲”之美誉。全区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辖6个镇、14个街道。

  “余杭”之名,因“禹航”的谐音而来。相传,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称禹航,后简化为“余杭”。余杭山水如画,钟灵毓秀,自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具有宜居的先天优势。“茶圣”陆羽、大诗人苏东坡、金石书画家吴昌硕等名家先后在此留下踪迹。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的超山、佛教圣地径山、东明山森林公园、黄鹤山天都城等风景令人沉醉,还有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良渚文化博物馆、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遗迹等人文景观震撼人心。

  “十一五”期间,余杭区委、区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推进农村转型发展为主线,始终坚持以创新促发展。在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近年来,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六大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8.83亿元,人均突破1万美金;完成财政总收入120.82亿元,位列全省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8800元、15600元。全区常住人口已达117万,城市化率超过60%,建成区面积达39平方公里。根据《浙江省2010年及“十一五”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 2010年余杭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二。

  案例解读

城乡建设一体化:让美丽形象由城及村焕然一新

  在统筹城乡的大背景下,余杭按照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编制了全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完成各重点专项规划、主要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合理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布局。加快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度,编制临平副城运河片区启动区块、崇贤新城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控规调整共20余项,全区规划建设用地的控规覆盖率已超过90%。注重做好美丽都市乡村建设规划,完成全区村庄布点、农村住房改造规划,及时组织编制中心镇、中心村建设规划,有序开展重点提升村、美丽洲精品村等创建村整治规划,提高村庄整治建设规划设计水平。加快实施中心镇培育及塘栖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

  余杭将城市和农村作为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推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对接,加快实现城乡道路交通、给排水、水利、电力、通信、信息等各类基础设施均衡化。铁路“二线一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沪杭高铁余杭站建成通车。完成石大公路至09省道连接线等工程,扎实推进闲祝公路、苕溪北塘加固二期等项目建设。2010年敷设污水管线116公里,新增污水处理量2.85万吨/日,新增变电容量10万千伏安。

  实施通村联网工程,等级公路通村率100%;大力推进公交一体化建设,实现村村通公交目标;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100%;全区266个村邮站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农村村村建站、城镇户户建箱”,成为全省率先完成村邮站和信报箱建设工作的地区。

产业发展一体化:让农民收入向城市居民靠拢

  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民的收入有大幅增长。2007~2010年,余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两者收入比已达到1.85∶1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余杭以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为导向,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基地,努力形成主导功能明确、产业特色彰显、城乡区域联动的区域化、差异化、融合化、高端化产业发展新格局,“3+1”(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文创产业)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建立“三区八园”统筹发展机制,积极引导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做精做强。今年1~8月,园区企业完成规上产值495.48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比重的61.2%,全区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完成规上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比重53.7%,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余杭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业、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总部经济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门类。服务业投资已成为拉动全区投资增长的主引擎。今年1~6月,服务业完成投资67.0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8.8%。全区已初步规划或建设的服务业集聚区17个,涉及产业类型7种。良渚物流功能集聚区基本成型,杭州余杭创新基地生态科技岛正加快建设。

  余杭现已建成省级园区10多家、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46家、区级特色农业园区32家,余杭高新农业示范中心已建设成集休闲观光、种养与农产品加工、科研培训服务于一体的高新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2.2万亩。着力突出“两区”建设、3个现代农业综合区、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1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新启动粮食功能区建设面积2.5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201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60.1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86亿元。其中径山茶获中国驰名商标,塘栖枇杷成为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有省著名商标11件、省级名牌农产品11只。

要素配置一体化:让公共资源延伸农村服务基层

  余杭加强城乡统筹的各类要素市场建设,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农村,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区域范围内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进城乡人才资源一体化开发。提高人才集聚度,2010年引进各类人才4248人,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4家、院士工作站1家;培训各类人才6万人次。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为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积极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开发和推广适合“三农”的金融产品,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农信担保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出网络银行“风险池”。2010年余杭区被正式列入我省第一批金融创新示范区试点,全区担保机构累计提供融资担保35亿元,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28.21亿元。

  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和管理。全面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出台基本农田和耕地有偿保护奖励办法,有序开展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工作。启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目前有项目带动的4个村已先行开展前期工作。积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加大闲置土地清查力度,拆除违法建筑44.2万平方米。加强新增建设用地项目计划管理,合理安排用地指标。

生态保护一体化:让清洁绿色遍及城乡每个角落

  生态保护,是一个城市永恒的命题,对于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的余杭来说,更是把生态作为宜居品质的基础工作来进行,将生态保护一体化持续推进,“环境立区”深入实施。探索城市化、工业化和生态化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生态城区和森林城市,启动“文明余杭”建设。全面开展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积极实施生态村镇建设,统筹推进水质改善,实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积极开展浙江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全面推进完成第一轮“清洁绿化余杭”行动及“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全方位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整治率达100%,城乡环境焕然一新,基本扭转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大提高。

  大力实施美丽都市乡村建设。以精品村、提升村、中心村和风情小镇等“三村一镇”建设为主要载体,深化第二轮“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和管理水平,着力打造余杭特色美丽都市乡村。4个美丽洲精品村和20个第一批重点提升村计划总投资近4亿元,建筑美化、道路修整、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休闲景观、公共设施等整治建设项目加快实施。中心村规划编制基本完成,5个村结合项目带动已经先行启动培育工作,目前已投入资金近亿元。塘栖镇风情小镇创建有序推进,水北街开街、水南街修缮和琵琶湾生态园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基本完成。

  同时,深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积极推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区财政每年安排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资金4000多万元,全区已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监督管理网络,组建了一支4000余人的农村专职保洁员队伍,采取区级季查、镇级月查、村级周查方式,强化日常督管,基本实现了全区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有效维护了良好村容村貌。

民生服务一体化:让老百姓乐享品质生活和幸福

  余杭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品质生活和现代文明。开展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实现“一门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AB岗工作、推行错时上下班制度。不断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成率为76%。

  加快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互衔接的民生保障联动机制。在全区所有建制村和社区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实现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全覆盖。深化充分就业城区创建,开展农民培训,实现劳动力转移,进一步破解“住房难”,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农房改造建设工作,高标准开展农民多高层公寓安置房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继续抓好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注重规范提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面推进村集体“三资”信息化条形码管理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余杭”建设,通过探索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建立党员网格与综治防控网络“两网合一”管理机制,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住宿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纳入免费教育和帮困助学体系。建成了区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78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兴农”、文体健身设施等工程以及各类文明、健康创建活动,农村科教文卫事业长足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示范价值

余杭经验一:城乡一张图 全区一盘棋

  规划,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龙头。按照城市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六规合一”的要求,余杭进一步加强各类规划间的统筹,成立由区政府区长牵头召集的规划统筹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城乡规划编制管理、批后管理等制度,协调各类规划的对接工作。深入推进阳光规划和数字规划,积极构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和大交通、区域交通、副城交通一体化蓝图。接下来,余杭以“东强、西聚、中活、北优”为导向,以中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临平副城,以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三大组团核心区(中心镇),优化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以“一副三组团”为框架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建设。

余杭经验二:农房巧改造 品质大提升

  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2008年初中共余杭区委、区政府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就提出了全区农村居民拆迁安置要按照“鼓励高层、推行多层、限制双(多)联”的原则,全面实施农村居民多(高)层公寓建设的要求。随着农村居民多(高)层公寓的不断推进,全区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减少了重复拆建,保证了农民稳定合法的收益来源,安置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是彻底转变农村居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大变革,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化品质,促进“五质”大提升的重大举措。居住方式的改变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前置条件,也是以城市化为引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点。

余杭经验三:民生工作细 为民谋福利

  以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为主线,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余杭区建立了“城乡统筹、全民共享”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打通,不断扩大“五险”覆盖面,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弱有所助”。截至目前,全区参加各类养老保障的人员突破60万人,参保率达到80%;参加医疗保障的人员达86万余人,参保率99.6%,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800元。

  过去五年,余杭连续五次调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区。五年来,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05年的每人每月260元和150元分别调整到440元和330元。

余杭经验四:村事村民管 发展添活力

  以城乡一体化去推动农村文明新风的建设,用城市文明带动乡村文明。余杭创新农村管理机制,健全运行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全面深化。围绕统筹城乡、和谐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自治管理格局,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以“四民主四公开”为重点,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开展村党组织“公推直选”,在全国首创村委会“自荐海选”,带动村级组织普遍直选,实现村官村民选。规范民主决策程序,推行民主决策“六步法”、村干部“六必访”制度,实现村策村民定。探索建立村民事务全村代理、民主理财议事日、村务工作直通卡等管理机制,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实现村务村民理。不断完善村务党务公开,注重对村级事务全程监督,实现村事村民管。制定实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评价体系》,全区所有村达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余杭区于2006年、2009年两次摘得“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称号。

  品牌总监 \ 金长青 版面设计 \ 沈姝荟

  创意撰文 \ 金长青 张晨 金福清 陈建齐

  照片提供 \ 中共余杭区委宣传部

  授权发布 \ 浙江日报社  浙江省城乡一体化优秀案例推选活动组委会

  特别鸣谢 \ 中共余杭区委、余杭区人民政府

  │专家团队│浙江城乡建设智库│组委会电话│0571-85311159 13958077638│互动QQ│874247365│邮箱│dong2997@163.com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承办单位│浙江日报社 │媒体互动│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浙商杂志 浙江在线 浙江手机报 │战略支持│央视财经频道(CCTV-2) 浙江卫视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春天从美丽之洲余杭出发 2011-10-13 浙江日报2011-10-1300009;浙江日报2011-10-1300008;浙江日报2011-10-1300010;浙江日报2011-10-1300013;浙江日报2011-10-1300015;浙江日报2011-10-1300022;浙江日报2011-10-1300024;浙江日报2011-10-1300018;浙江日报2011-10-1300019;浙江日报2011-10-1300026;浙江日报2011-10-1300020;浙江日报2011-10-1300023;浙江日报2011-10-1300027;浙江日报2011-10-1300012;浙江日报2011-10-1300014;浙江日报2011-10-1300016;浙江日报2011-10-1300021;浙江日报2011-10-1300025;浙江日报2011-10-1300028;浙江日报2011-10-1300035;浙江日报2011-10-1300034 2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