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大剧时代谈大剧

  本报杭州11月27日讯

  记者 吴孟婕

  “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借鉴了中国的《赵氏孤儿》中八义救孤的叙事结构,舍生取义的精神对当代社会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人问围棋泰斗吴清源,下棋是为了什么?他回答说,‘我一生都在追寻人类的生存意义,下棋只是我表象而已。’这样的题材本身具有相当大的襟怀。”昨天,西子湖畔有一场关于影视剧创作的雅集,来自全国影视行业的数十位知名编剧、业界领导和专家应约前来,畅所欲言。他们最关心的,是当下影视剧中最红火的“史诗大剧”。

  如何“大”?当然,大题材、大背景、大投资是必要元素,但光有这些还称不上“大剧”。在《霸王别姬》、《红樱桃》的编剧芦苇看来,“史诗大剧”的定义很宽泛,关键点落在精神指向,即一种对观众负责、对社会担当、对生命关照的人性化视角。

  著名编剧邹静之说:“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无疑是中国电视剧的黄金时代,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呼唤真正能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精品。”

  据统计,2010年我国电视剧产量约1.5万集,为近5年来最高。观众爱看什么剧?好剧的标准是什么?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认为,不管是历史剧还是当代戏,都要找到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映射。不少与会编剧都谈到,写重大题材的未必是“好”,有高收视的、获大奖的也未必是“好”,对创作者而言,要打磨一个有广度、有内涵的好本子,更应该反思“诗”与“史”的结合手段,“大历史”与“小细节”的辩证统一,以及胸怀和襟抱的情感力量。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大剧时代谈大剧 2011-11-28 2238030 2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