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文章导航

2012:宏观经济向何方

  编者按:2011年已经过去,但是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远未结束。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走势如何?中小企业的日子会好过一点吗?制造业的春天在哪里?东部沿海地区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红利”?怎样把握三大国家战略给浙江带来的机会?百姓的“钱”景又将如何?在2012开年之际, 北京5位经济学家接受本报专访,围绕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

  2012年,宏观经济的走势是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去年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今年能有所缓和吗?世界经济是走向复苏还是继续衰退?这些因素将怎样深刻影响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如何保持稳增长和反通胀的平衡?投资、内需以及出口前景如何?尽管2012依然会有着诸多不确定性,不过循迹2011,经济学家们还是大致勾勒出了自己心目中的2012经济运行脉络。

欧美经济走势如何影响中国

  浙江日报:经济全球化下,欧美等国际经济走势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在您看来,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将如何演变?

  沈建光:我对今年海外经济的判断是,经济复苏方面很难有大的起色,特别是欧洲国家,有可能进入衰退。

  此次危机并非新一轮危机的开始,而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延续。上次政府用主权信用去置换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使市场暂时得到稳定。但现在政府负债累累,刺激经济手段匮乏,增收减支又困难重重,最后引火烧身,政府自身信用陷入危机。在我看来,2012年,美国仍将处于滞胀时期,欧元区衰退可能无法避免,但金融市场的动荡将会少于去年。

  张平:从国际环境看,美国2012年经济形势会相对好转,其GDP增幅预计超过2%。欧洲因受欧债的困扰,前景不容乐观,即使不出现衰退,增长幅度也会在1%以内。

  浙江日报: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将造成怎样的影响?

  沈建光:总体来看,今年海外疲软对中国影响仍将偏负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海外需求放缓会削弱出口增长;二是全球流动性宽松,通胀压力不减;三是外汇储备资产安全问题。

  受欧债危机影响,去年10月、11月,中国出口增速从9月同比增长17.1%下滑至15.9%、13.8%。另外,广交会上,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订单也在下滑。这些信号说明,未来出口增速将持续疲弱,今年出口增速或将降到16%,进口降到20%。

  今年全球货币政策环境将可能更加宽松。货币竞相贬值的压力必将最终波及中国,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影响。

  此外,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欧元的比重逐步增加。欧元贬值,显然不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美欧债务危机,均有可能给中国带来储备资产安全问题。

  高善文:全球制造业的增长在去年年初以来经历了非常明显的减速。从领先指标来看,这一减速过程在2012年上半年可能还不会结束。受全球经济减速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尤其是剔除掉价格因素之后的真实增速,2011年总体上都处在快速下降过程中,并且这一趋势在短期内可能仍将持续。

  受欧债危机和中国出口减速的影响,中国外汇占款增长最近几个月出现了下降,这对中国的流动性平衡状况有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留意的危险的数据倾向。

  总的来看,全球经济减速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持续下降,一方面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快速下降,一方面使得企业盈利的预期受到了严重影响,且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扩张愿望。

  沈建光:也应看到,欧美债务危机在给中国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一定的机遇:一是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二是可以改善进口结构,促进国内的消费升级,进而促进产业升级;三是发达国家的企业陷入困境之时,恰恰是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绝好机会。总之,抓住危中之机,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或许是中国此时最需要去做的事情。

  白重恩:明年经济走势,会遇到较大的困难。首先,外部环境很不好,贸易顺差方面不会有大的增加,这部分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再看投资,前几年增长很快,今后要继续保持这一速度,会有很大问题,因为我们的投资回报率偏低。投资回报率从90年代到现在,一直在下降。消费方面还可以。但消费是很平稳的,不可能大起大落,受政策影响不会像投资影响那么大。所以明年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放缓。但也不会增长得太慢,不会低到经济不稳定的程度。这不是坏事。因为我们不能因为追求速度,而牺牲效率。

增速放缓会带来什么

  浙江日报:此前,20多家中外券商及商业银行对2012年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长幅度的预测均值为8.4%,您又如何预测2012年的经济走势?

  彭文生:2012年经济增速要放缓,主要归因为两大因素,一是出口增速今年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去年出口整体增速约为20%左右,预计今年要下降为10%。二是投资扩张速度下降。

  张平:中国经济将会出现一个软着陆的过程,即使欧美出现二次探底,也不必过于悲观。我个人的预计是在7.5%至9%之间。相比过去30年经济增长平均9%至10%的速度,现在“七上八下”的增速,业内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合理区间可能也在这个区间。

  沈建光: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面临两大风险,最大风险来自于房地产,其次是海外风险。

  浙江日报:“放缓”似乎成为诸位经济学家们判断今年经济走势的一个“共识”。经济走势放缓后,投资、消费、出口形势又将受到怎样的困扰?

  高善文: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留意到一些可能会使得经济稳定下来的潜在力量。

  首先从消费情况来看,2011年年初以来,消费经历了显著的减速,但从就业市场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来看,我们相信并没有基本的趋势性力量,使得消费始终处于下降的过程之中。

  其次,在经济减速的压力下,政府的基建投资在2012年可能会出现温和回升。

  最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12个月,在政策紧缩的背景下维持了连续上升。我们暂时不清楚这一上升势头是否会在短期内被打断,也不清楚其具体持续的时间。但我们认为需要考虑这一可能性:制造业投资的上升在中期的跨度之内正在体现一个新周期的上升过程。

  沈建光:从国内看,本轮偏紧的货币政策已经持续了一年有余,抗通胀效果已经明显显现。去年11月CPI增速比10月回落1.3个百分点,通胀明显处于下滑轨道,通胀拐点已经确立。

  与市场普遍乐观的情绪不同,我预计今年总体通胀回落幅度可能有限,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欧美量化放松,全球流动性将更为宽松;二是刘易斯拐点出现以后,劳动力成本上涨已具有趋势性特征;三是国内货币政策也会进一步松动,经济软着陆;预计2011年通胀平均水平或为4%至4.5%。2012年年通胀水平或3.5%至4.5%,中值为4%。

  白重恩:从2011年通胀走势看,2012年通胀不会走高,但我们也不能期待通货膨胀率很低,因为我们的信贷规模很大,因此压低通胀率的话,成本会很大。货币供应增速的减慢,不能太突然,还是要以稳步为主。明年的通胀不会太高,但不可能迅速的降下来。这种期望会造成政策上的难题。 为达到通胀下降,要进一步紧缩信贷,而现在企业贷款已经很困难。压低通胀,对企业来说,负担会加重。

政策举措如何调整

  浙江日报: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今年政府又会有哪些举措以应对当前形势?

  沈建光:展望2012年,伴随着政策放松大幕拉开,以及内部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强劲,预计中国经济会呈现软着陆态势。目前,中国的决策层已经在多种场合明确表示,稳增长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将会处于增长下滑与政策松动的角逐之中。

  彭文生:今年政府会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一大看点是财政部已经提出的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政策,这将一定程度上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除此之外,预计今年还会推行一些结构性的减税措施,如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近期已经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及上海试点相关政策规定,相信今年除了在上海试点,还将向其他一些城市进一步推广。此外,在支出方面,重点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在建项目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尤其是保障房、水利方面的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支持作用。

  今年的货币政策方向也是明确的,继续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体现在广义货币增长目标的进一步下降。但是和现在的实际的M2增长相比,会有反弹。在2009信贷大幅扩张后,信贷政策比较谨慎,最终信贷扩张的程度,国内要看今年经济发展速度,国际上要看欧债危机如何演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张平:国际形势如此,以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外需势必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此外,从住房、汽车等对经济增长带动力较强的原有消费热点来看,去年,受政策调整影响这两大产业持续低速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降低。所以,怎样使投资不熄火,同时稳定就业,扩大消费成为今年中国稳速增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需注意的问题。

  在我看来,主要需要政府在三方面出台政策支持:一是稳定金融。在控制一定利率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发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强资金活性。二是投入民生工程。此前,中国政府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引起了人们对通胀的担忧。不过今年开始,政府已经在向重大民生工程转向。三是提高低收入者补助、社保以及农产品价格补助,今年即将实施的减税政策,也将拉动消费在今年经济增长中的份额。

  白重恩:政策会有缓慢的调整,以稳为基调。现在,有部分人希望政府明年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形势下,加大政策调整来促进速度增长,这并不合适,因为太猛烈的经济刺激,短期会刺激增长速度,但对增长质量会有负面影响。

  我们一直希望调结构,在2008年金融危机来之前,就有一些调整,例如汇率、货币供应,房地产价格得到一定控制,股市泡沫也有一定排挤。资产泡沫在减少。当时的投资取向会趋于理性。但金融危机打断了我们调整结构的进程。当时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外部环境非常差。

  总的来说,这些政策可以有延续性。增加投资不宜太快,但调整结构可以有大的改革,比如有些改革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从长远来看,需要提高居民收入,来拉动消费。

  (本报记者夏芬娟整理)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2012:宏观经济向何方 2012-01-06 浙江日报2012-01-0600011;浙江日报2012-01-0600013;浙江日报2012-01-0600014;浙江日报2012-01-0600009;2287836 2 2012年01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