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我省每年引进硕士以上海外人才2000多名

人才,引领创业创新

  本报杭州1月30日讯 春节长假,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一期工程建设工地一直在加紧赶工,以期早日引来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2011年,我省重点组织省对市、市对县(市、区)的市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提高党管人才的领导力、创新力和执行力。加大“人才强省战略”专项资金投入,省人才工作专项资金规模由5000万元提高到8000万元,全年已投入海外引才“千人计划”专项资金1.6亿元,提高对“151人才工程”、博士后工作、特级专家工作经费资助力度。全省市县两级财政人才专项资金投入普遍达到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0.5%以上,总量达32.6亿多元;可供使用人才专项房达3.16万套、241万平方米,已入住人才两万多人。

  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全部制定实施人才规划,以省人才发展规划为龙头,上下贯通、覆盖全省的人才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杭州市着力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宁波市提出“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位居同类城市前列,率先建成人才强市”的目标,嘉兴市规划建设全省人才集聚高地和与沪杭同城、辐射长三角的人才创业创新基地,舟山市努力打造海洋经济人才高地等。

  各地各部门在人才机制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特别是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政策创新的重点,增强政策“含金量”,构建更开放、灵活、富有效率的人才政策环境。落实兑现“千人计划”各项特殊政策待遇,让海外人才在浙江享受类似硅谷的创业创新环境。至去年12月,全省“千人计划”引进人才383人,其中,入选第6批国家“千人计划”27人,累计达93人,新增人选和总数均居全国第4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丁列明与王印祥团队自主研发的国家一类抗癌新药凯美纳正式获准上市。

  我省注重引才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既欢迎“海归”全职回来,又欢迎“海鸥”两头飞。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浙江大学工作驿站,进站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关系挂靠在浙江大学,可选择自主创办企业、到地方或企事业单位工作。出台实施《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持证人可在创业、投融资、购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本地居民待遇;出台未来科技城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高地的政策。目前,已有19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申领居住证。

  研究制定“人才+资本”创业投融资政策,建立浙江海邦人才基金及宁波、嘉兴海邦基金,基金规模达25亿元,2011年投资总额近3亿元,重点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高成长性、处于初创期或成果孵化阶段的项目进行扶持,帮助一批人才圆了创业梦想。浙江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寻求与人才合作的机会。杭州市滨江区在光伏产业领域引进以留美海归博士杨立友等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名省“千人计划”专家为代表的海外领军人才队伍,由他们领衔创办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光伏产业集群,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就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全面统筹发展。2011年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两人,新评选省特级专家20人,新选拔151人才培养人员399人,资助培育省重点创新团队185个,培养高技能人才10万人。开展系列人才培训,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1.5万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1万人。实施20项支持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希望之光”计划活动,组织专家服务团赴衢州、泰顺等欠发达市县及新疆、青海开展智力咨询服务活动。

  人才平台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至去年底,全省引进共建创新载体879家,留创园23个、建立院士工作站176个(省级2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0个。全省设立海外引才联络站141个,聘请引才大使、顾问165人。近3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5000余名,每年引进硕士以上海外人才保持在2000名以上,聘请国(境)外专家近3万人次。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人才,引领创业创新 2012-01-31 2312900 2 2012年01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