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夜访早园笋市场

  本报德清3月21日电

  记者 秦军 通讯员 祝丽萍 沈洁

  今天凌晨4点半,德清武康三桥集镇的大街上空荡荡的。

  一路走来,笔者的眼睛涩得难受,哈欠连天。而每年12月底至来年4月底,同车的城管三桥执法中队中队长宣川良及队员们几乎每天都经历这样的早起。

  沿着三莫公路穿过集镇,抵达三桥早园笋市场。挨着市场大门,有两块分别写着当日天气情况和笋价的小黑板,不时有人过来瞧。

  装着笋的三轮电瓶车、摩托车、面包车不断涌来,在城管、交警、路政等联合执法人员的协调下,缓缓驶进市场。

  夜幕下的早园笋交易已是高峰期,一袋袋早园笋摆得满满当当,车子一辆紧挨一辆,笋农们等待着商贩,不时传来讨价还价声。

  今年春节后笋价持续高位,这几天却一天几个样,前天均价6元/斤,昨天凌晨掉到5元/斤了。不过,从笋农们不断谈笑的表情中,笔者断定,对于当天这个价钱,他们还是满意的。

  59岁的胡志宝是民进村笋农,承包了10亩竹山,今天的两大袋笋被商贩挑中,显得兴高采烈。他说,今年天气冷,笋产量比去年少了两成多,德清早园笋名气大,更卖得起价钱了。“每年毛利10万元。”他用手指比划着说。

  瞅着一袋袋笋根朝外、笋尖朝内的早园笋,外行很难分出好次。收了几十年笋的阿虎老板,却是顶尖高手,只要一拎、手电一打量,整袋笋的品相好坏就一目了然。

  “先看笋根,要粗大白嫩;再看笋长,要粗短圆润;掂掂重量,是查带了多少黄泥。”他自豪地说。阿虎老板每天凌晨蹲点,品相好的笋几乎都被他收走,笋农没一个不认识他。他们坦言:笋被阿虎老板看上,就不愁卖。

  阿虎老板当天的收获不小,蓝色卡车厢内已经装满,足有4000斤。早园笋旺季,阿虎老板家里还雇着8名短工,收来的早园笋载回家再分类装箱,统一标上德清“山伢儿”品牌,然后运往江苏、上海等地。

  早园笋交易闹猛,持续时间却短,一般从凌晨4点至6点半,最多也就3个小时。可是,这么短时间内,三四百户笋农以及成批的商贩汇集一起,交易秩序却是城管关注的焦点。自从三桥早园笋市场成立以来,宣川良和队员们就揽下了这份苦差事,还要供应热开水、打扫厕所、提供笋价和天气信息。“笋农每天早起,辛苦呀。能帮他们做点事,应该的。”宣川良实在地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夜访早园笋市场 2012-03-22 浙江日报2012-03-2200007 2 2012年03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