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当干部就要干实事

——记桐庐后岩村党支书沈柏潮

  本报记者 翁浩浩

  县委报道组 唐志立 张步善

  雨,淅淅沥沥。沈柏潮打着伞,穿着雨鞋,走在一条又窄又泥泞的村道上,一边走,一边拿着施工图纸查看,身后留下一深一浅两排脚印。

  半个多小时后,因为右腿有些酸痛,他本能地在腿上揉了几把。但此时,他的内心却乐滋滋的。之前,村里一条1.4公里长的沿山公路狭窄泥泞,车辆无法通行,村民出行不便。他急在心里,一直设法筹集资金修建。如今,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投资140余万元的沿山公路改造工程即将启动。

  沈柏潮,今年49岁,桐庐县分水镇后岩村党支书。年幼时的一次意外,让他成为三级肢残。但他挑起了一个村的发展重担。当地村民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一条残腿:

  命运坎坷不言弃

  初见沈柏潮,在他的办公室。最近,村庄整治、通村公路、标准农田提升等几大工程接连要启动。他伏在案头,认真研究规划和施工方案。看到记者,他起身打招呼,记者这才发现他的不同:走路“一高一低”。

  沈柏潮是土生土长的后岩村人,皮肤黝黑,中等身材,透着一股乡土味。8岁时,他右腿摔伤,由于当时没钱医治,最终落下残疾,行走不便。但他没有服输,开起手机店,凭借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生意越做越红火。

  2005年,在外闯荡10余年的他回村里过年,却感受到一丝“苍凉”:村里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雨天大家不敢穿新鞋;家家户户到田里打井,喝着泛黄的水……沈柏潮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急切想为村里出一份力。这一年,赶上村级组织换届。他自告奋勇,参加村委会选举。“后岩村养育了我,我只想为村里做点事,让大家过得更好。我的工资一分不要,先把自来水接通,再把村道修好!”朴实的承诺深深打动了村民,他高票当选为村主任,2009年又当选村支书。

  一种信念:

  当干部就要干事

  后岩村四面环山,地方不大,整洁幽静。村口立着一块大石,上写“后岩欢迎您”。再往里走,是一个小公园,摆放健身器材。“这里原先堆满垃圾,又臭又脏,经过整治大变样了。”沈柏潮的话,让人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

  这些年来,一个简单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做一名干事的村干部。

  不过,要做好一个村的当家人并非易事。给村里通自来水时,他便遇上棘手的问题。当时,饮用水改造的预算是20余万元,但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为此,村两委班子产生分歧,有人认为:工程量大,又缺资金,不切实际。但沈柏潮说,这事关乎村民日常生活,必须解决!

  一回回,沈柏潮拖着残腿四处奔波。一次次,他忍着疼痛联系部门。最终,在县、镇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后岩村筹集到资金,村民喝上清澈的自来水。

  一个愿望:

  村民生活好起来

  说起沈柏潮的好,村民康柏富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老人今年77岁,由于家里失火,全部家当连同房子付之一炬,是沈柏潮帮着办理宅基地审批,争取困难人员补助,让老人住进了新房。

  后岩村经济基础薄弱,如何让村民致富,成为沈柏潮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带领村干部一方面鼓励青壮年外出创业,一方面引导设立多个来料加工点,增加老人和妇女的收入,还主推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一个400余亩的蚕桑基地。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1000多元,比2005年时翻了一番多。

  让村民印象深刻的事还有很多。一次,村子遭遇狂风暴雨,沈柏潮和村民一起连夜抢救,转移村民。跑来跑去几个小时,回到家时他的腿已肿得不行。实施垃圾堆放点改造工程时,他现场指挥,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实在顶不住,才搬张椅子歇一歇……渐渐地,后岩村焕然一新,相继获得省级卫生村等多项荣誉。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当干部就要干实事 2012-06-27 2420171 2 2012年06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