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柯城区荷花街道邻里互助

千名义工 传递关爱

  本报衢州6月26日电

  记者 毛广绘 通讯员 严巧玲

  “叮呤呤……”今天一早,在衢州市柯城区荷花街道朝晖社区,69岁义工汪平安家的电话铃急促响起。

  “平安,我家电视机打不开了,你能过来帮我看看吗?”电话是82岁的空巢老人张爱娣打来的。

  汪平安随即赶到,一开电视,居然又好了。张爱娣有点不好意思,汪平安说:“这电视用了10多年,难免有故障,下次碰到麻烦再打电话给我。”

  自从两人结对以后,汪平安一天一个问候电话,张爱娣遇到什么事,首先想到汪平安。她说:“没想到,80多岁了,又有了一个儿子。”

  在荷花街道,90多个空巢老人都有义工结对。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些人到一座城市,大爱荷花,义工在行动。

  一个人没饭吃时只有一件事可做——找饭吃,一个人有饭吃时就有很多事可做。走遍每一个小区后,荷花街道党工委书记吴玉珍一直思考着这样的问题:现阶段,物质基本满足的居民们有了更多的需求,如何满足居民们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她找到了答案:建立义工联合会,倡导“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互助为乐、传播幸福”。

  去年12月5日,凛冽的寒风中,衢州市区健身公园出现了温暖人心的一幕——800余名义工庄严宣誓,荷花街道义工联合会宣告成立。

  一天,朝晖社区主任程霞在办公室加班,叫了份面条。送餐的是吉林人边云龙,他在附近开了家面店。看到程霞正在整理义工资料,边云龙马上就问:“原来你们这里有义工组织?能不能算我一个?”“好啊,当然可以。”程霞回答。

  边云龙很是兴奋,接着问:“那我能做什么呢?你赶紧下任务吧。”程霞想了一下,说:“要不,节日里,让低保户到你这里吃碗牛肉拉面吧,你看行吗?”“行!”边云龙一口应承。

  半年来,街道里已有1000多人加入义工联合会,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14岁。根据自身特长,他们分别开展爱心助学、敬老助残、文明行动、医疗服务、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活动。

  兴华社区有一老人,丈夫、儿子相继去世,内心抑郁,闭门不出。义工叶安甫知道后,和老伴胡素文一商议,觉得有义务向她伸出援手。胡素文敲开了老人的家门,带着她打腰鼓、教她上网、陪她学摄影……一帮老人在娱乐中慢慢开导她。

  一段时间后,叶安甫看到老人将自己的网名从“孤草”改成了“芳草”,他知道,老人已走出了阴影,那一刻,叶安甫夫妻比谁都快乐。

  “生活在这里,我感觉很幸福。”低保户程海良天生只有一个肾,妻子双手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一度以捡垃圾维持生计。在义工联合会的帮助下,企业主陈建海承担了他女儿的学杂费,社区“义工服务站”安排他在社区当保洁员。

  这样,程海良有了固定收入,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每天清晨4点多钟起床扫完地后,程海良就做好早饭给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他说:“没有这么多人帮我,我走不到今天,别人有困难,我理应尽力相帮。”

  爱心在传递,幸福在传递。这就是今天的荷花街道。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千名义工 传递关爱 2012-06-27 2606659 2 2012年06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