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搜索》关键词

  吴孟婕

  “搜索”,除了 “寻求、搜查”的本义外,如今也被广泛使用于互联网,即一项通过抓取、处理网页提供检索服务。在各大网络搜索引擎中,“关键词”检索是最常见的方法,它可以是任何中文、英文、数字的混合体,通过选择最佳关键词、输入多个词组或短语等方法进行检索,往往可以获得更精确、丰富的搜索结果。

  去年10月,根据入选 “鲁迅文学奖”的网络小说《请你原谅我》改编的电影《搜索》在宁波开机,“百度百科”中对“搜索”的释义增加了一个新词条:“陈凯歌执导电影”。当“搜索”成为银幕题材,会衍生出哪些关键词?7月6日,《搜索》公映,答案随之揭晓。

  “网络暴力”——影片以身患重病的白领叶蓝秋因在公交车上的一次拒绝让座而陷入网络舆论指责为主线,在120多分钟的时间里向观众展示了老板、阔太、秘书、记者等人群的生活常态,并触及了“网络水军”、“人肉搜索”、“小三”等社会话题。

  不少人认为《搜索》“接地气”,观众可以从姚晨饰演的电视台女记者陈若兮身上,回想起自己的经历、看到身边的人——当一个新闻事件被不断放大,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通过剥夺一个人的全部隐私来宣泄积蓄已久的现实情绪,这种打着道德旗号的网络集体暴力是否过于残忍?影片上映一天后,陈凯歌携主创来到杭州,对他在电影中提出的上述问题做了如下解释:“互联网就像一把无形的‘枪’,一旦‘走火’后果不堪设想,你的一条评论、一次转发,极有可能被误读,也有可能毁人前程甚至害人丧命。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管好手中的‘枪’,在契约精神的框架里,要对自己时刻约束。”

  于是,有了第二个关键词——“正能量”。“与诉说人生的失意和落寞相比,描写爱和希望更不简单。”陈凯歌说,“有人评价我作品中的人都有些‘轴’,太过理想化,但大银幕不正是上演‘以弱胜强’奇迹的最佳平台吗?不论现实如何,我们可以在电影里保留一点‘先天真、再相信’的纯粹。”

  不可避免地,话题又绕到了第三个关键词“陈凯歌”——第五代导演中,陈凯歌是担当得起“大师”称号的一位。他的每一部新片,总会激起影迷心中的涟漪,期待能看到像《霸王别姬》那样的经典。《无极》的失败自不必说,《梅兰芳》、《赵氏孤儿》走的是观众最熟悉的“古典故事+历史人物”的“陈氏路线”,但影片架构往往安排欠妥,效果差强人意。

  从目前的反馈看,《搜索》似乎仍然没能摆脱“半部好戏”的尴尬。现代人因“微博”、“人肉”而几近赤裸的生活本是极具吸引力的题材,陈凯歌调度演员的能力也无须怀疑,但一场在杭州UME国际影城举行的明星见面暨首映会后,不少观众发出了“好像看了一部两小时的电视剧,尽管震撼,却不够精致”的感慨。

  的确,单从叙事角度看,这部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影片“银幕感”较弱,尽管试着“放下身段”、“直面人生”,但陈凯歌在《搜索》中的镜头语言稍显扁平,或者说,少了电影作品所必需的“超越日常经验的想象”的那部分。不难想象,当一束强光打上银幕,却未能与观众形成有效的“光合作用”,心理落差自然就会出现。

  诗人里尔克说,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霸王别姬》之所以经典,也正因为它很好地诠释了电影身为“艺术”的魅力。于是,说了“真话”却难以打动人心的《搜索》,又一次输给了虽然“虚构”却让人觉得无比真实的《霸王别姬》。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搜索》关键词 2012-07-10 2628754 2 2012年07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