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7版:今日衢州

八年体贴入“微”“金色”华丽转身

  通讯员 吕志军 吴建芳

  本报讯 机器轰鸣,马达声声,已经成型的瓦楞纸板从2条1800型纸板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输出,工人们挥汗如雨忙着将这些纸板装车运往包装车间。这是笔者近日在衢州市金鼎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繁忙景象。

  该公司的前身是柯城区金色纸箱厂,由辞职经商的年轻人吴金刚创办于2004年。创业之初,他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怀揣省吃俭用的10万元积蓄,加上信用社的5万元贷款,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在市郊租了350平方米的农房作为厂房,机械设备全部是二手的。说是纸箱厂,其实不过是拥有几台东拼西凑的铁疙瘩组成的手工作坊。为了节约成本,他集采购员、操作员、销售员于一身,白天当工人,晚上当会计。一年下来,原本80公斤体重的壮小伙硬生生地减了15公斤的“肥”。提起那段日子,吴金刚是记忆犹新,“创业嘛,苦点累点我不怕,怕的就是厂里没活干,只要有活干,我浑身都是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当年这个不起眼的纸箱厂实现了生产销售额80余万元,除去各项开支,盈利10万元。随着生产销售情况的好转,他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急需增加新设备。然而要投入、要扩大,钱从哪儿来?对他来说,初办企业没有抵押物,生产规模小,经营管理等方面还不完善,向银行融资凭什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找到了当地信用社,信用社在了解了企业相关情况后,很快向他发放了10万元的青年创业贷款。

  “10万元钱对大企业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我这种刚刚起步的微小企业来讲,简直是救命良药。正是因为这笔贷款,给我创业增添了信心,使我的企业走上了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轨道,年生产销售额不断翻番,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多少年过去了,每每回忆起当初创业的艰难,吴金刚对信用社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词仍是溢于言表。

  8年来,在当地信用社的大力扶持下,吴金刚的纸箱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企业有3条生产线,每天要“吃”下40吨纸,生产瓦楞纸板近6万平方米。企业年销售额从最初的80万元到现在的1000多万元,生产设备也从原来淘汰落伍的三流设备更新为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一流设备。今年初,在信用社200万元贷款的支持下,吴金刚在柯城区航埠经济开发区又购置了23亩土地,新建了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新添了1800型纸板生产线、礼品包装纸生产复合线,其他各类专业生产设备几十台,总投资达3000万元。随着新厂房的投入使用,该企业也实现了从金色纸箱厂到金鼎包装有限公司的华丽转身。

  八年体贴入“微”

  “金色”华丽转身


浙江日报 今日衢州 00027 八年体贴入“微”“金色”华丽转身 2012-08-02 浙江日报2012-08-0200008;浙江日报2012-08-0200006 2 2012年08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