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今日关注

富阳保障房分配引入家庭财产核定——

三成申请户未过关

  本报富阳8月20日电

  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赵国青 徐时松 史慧清

  今年7月,富阳在我省率先建立居民住房状况和经济状况的低收入家庭财产综合核定新机制,并首次运用于261户廉租房申请家庭的核定中。经过比对,77户家庭不符合收入和财产标准,更让人吃惊的是,有3个申请人年度银行单向交易记录超千万元。

  这一举措,旨在杜绝“开宝马车,住保障房”的现象。新举措效果如何,百姓怎么评价,能否真正让保障房成为安心房、民心房?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委托书揭开秘密

  拿到表格时,家住富春街道春晖社区的居民杜建英,一眼就看出了门道。

  是这样一份表格——《富阳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申请表》。不同于以往简单填写基本家庭收入情况,新表信息更细致:金融、房产、车辆购置等情况。以金融财产情况为例,需填写银行存款余额、股票市值、期货、理财产品、商业保单现金价值等9项内容。

  秘密在最后一页:《家庭财产及家庭收入授权查询委托书》。这意味着,得到申请人授权后,富阳市低收入家庭核对中心可以通过民政、税务、公安、交通、银行、证监等部门信息核查其经济状况。

  她断定,这份委托书一定会“绊倒”部分申请户。果然不出所料,5个申请户临时选择放弃,其中有3户还是申请续租。最终,剩下256户廉租房申请户签署授权书。

  经过比对,77户家庭不符合收入和财产标准,这些家庭中,有的人均月收入高达4200多元,有的存款股票累计有20多万元,更有甚者,有3位申请人的年度银行单向交易记录超千万元。

  “淘汰率在三成,说明这个标准还是比较科学的。”富阳市房改办主任倪建中认为。这个标准,正是新出台的《富阳市住房保障专项救助家庭收入和财产准入标准》,结合《富阳市低收入家庭核定实施办法》,联合近十个部门,全面扫描保障性住房申请者的家庭财产状态。标准出台时,正是该市第11批廉租房申请期间,这也是首次进行应用。

  “像我这种情况,表格上的核查内容随便查,肯定通得过。”杜建英说。采访中,我们试图找到遭淘汰的申请人听听他们的想法,但均遭婉拒。但有一个信息或许可以看作反馈,对于有异议的申请人,可以拨打该市12345热线,但截至目前,仅有两位申请人拨打过热线,他们是解释个人账户出现巨额交易并非为家庭所有。

  家庭财产如何核定

  “到底怎样低,才算低收入;到底怎样困难,才算困难家庭。说到底,就是给‘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下个定义。”倪建中说,这是涉及保障房分配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最大的难题是,家庭财产要怎样算。在富阳的新机制中,有两个亮点:一是对家庭财产的标准认定,按金融财产和房产两项累加并量化;二是银行与证券交易记录纳入核定体系。

  哪些属于家庭财产?规定这样说,家庭成员所有存款、房产、车辆和有价证券等。但这又碰到新问题:对于那些长期租房的廉租房申请户,房产财产怎么算?最终,富阳市房改办收集全市10多家房产中介公司的租房价格,取其平均价,最终确定按照每月每平方米15元的标准进行计算。

  还有金融交易。这是受一位企业老板启发:钱进账户算财产,但如果钱出了账户算不算收入呢;或者说,流动金额大,算不算低收入困难家庭呢?这个启发最终进入标准,按“宜紧不宜松”的原则,对金融交易记录的标准,定为“家庭财产标准收入的两倍”。这是一个非常超前又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标准,“大家一致的感觉是,现金进出,至少可以反映一个家庭的经济活跃程度。”倪建中说。结果证实,25户银行单向交易记录超出核定标准,超千万、百万元的不乏其人。

  接下来,这个标准将会用在该市第6期经济适用房申请过程中。在申请现场,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他们均认为,财产量化、核对金融交易记录的方法非常好,只要标准科学,核对越细,分配必然会越加公平和公正。

  采访中,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能否将个人高于一定额度的消费记录纳入核定体系,对珠宝藏品价值需由第三方进行权威估算,对骗房者建立严厉的经济惩罚机制,标准要及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调整等。这些,都有待在实践中逐步探索。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04 三成申请户未过关 2012-08-21 2684404 2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