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闻新智

浙大新生报到第一天,同学们体验到了——

新学年的第一份爱心

  本报杭州8月20日讯

  记者 陈宁 通讯员 潘怡蒙 嵇敏

  回想一下,在刚刚步入象牙塔的那天,你眼里的大学是什么样子?“这里周到、温馨,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校园。”浙江大学蓝田学园大一新生小田一句质朴的话语,说出了今年浙江大学5714名新生的“大学初体验”。

  今天是浙江大学2012级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沉寂了一个暑假的紫金港校区又被一张张年轻的笑脸填满。报到地点照例设在大食堂一楼,领卡、核对信息、充值的工作台一字排开,墙上的投影实时显示着报到人数……在忙而不乱的大厅内,一块“绿色通道”的展板,吸引了新生小田的目光。

  上个月,小田按照录取通知书附带的说明,在内蒙古赤峰家中上网成功申请了助学贷款。之后,浙江大学新生入学系统将小田默认为“绿色通道”的学生。这条通道铺设在哪里?记者今天跟着小田来了一次现场体验。

  “同学,请在这边登记你的姓名和学号。”来自浙大公益性社团——公寓学生管理委员会的阮叶青带着小田在展板后方的桌子旁坐下。简单的登记后,小田收到了一张“自行车领取凭证”。

  “一直想着到大学就要买一辆自行车,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还是免费的。”带着喜悦,小田来到食堂对面的“爱心自行车棚”。在这里,共有170辆红黑相间的自行车整齐摆放,小田试了试高度,很快选定了将陪伴自己大学生涯的“新车”。

  这些整修一新的自行车,是爱心在浙大的传承。今年6月,浙江大学2012届的学生离开校园,车库里留下了不少旧车,公寓学生管理委员会的同学利用暑假的时间,和修车师傅一起将车子一辆辆修整好,再刷上红色与黑色的油漆,新生报到的前一晚,社团的同学们再把170辆车一一骑到现场。

  在新生报到的第一天,默默传递着爱心的,还有很多。小田领完自行车后,循着地下一串黄色脚印来到白沙综合楼二楼的“爱心屋”,这个偌大的教室内已经被布置成一个小型“自选超市”。重新弹的被褥、清洗消毒过的衣服、毕业生留下的书籍、生活用品都整齐码放,小田根据自己的需要逐一挑选,在入库出库清单上签名,小田在这里领到了大部分生活必须品。“这里真是太方便了,出乎我的意料!”

  “卧具包送出70个,自行车送出100辆。”宿管部主任吴汝玮清点着爱心物品的走向,在新生报到的两天内,这些“二手”物品一直在高速流转,而这个小小“爱心屋”也将在开学后的日子里,继续对“绿色通道”的同学敞开大门。

  截至今天中午,共有120位新同学通过“绿色通道”感受到了新学年的第一份爱心。在“绿色通道”和“爱心屋”开通的第二年,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从中获取温暖。而浙大公寓学生管理委员会的同学也感受到了付出带来的回报。社团成员李青青依稀记得一位领取了生活用品的同学特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那一刻我知道了自己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

  新学年第一天,爱心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今天上午,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在蒙民伟楼开讲。“你们在中学时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在浙大,你却要习惯不是最优秀的自己,但是你可以在这里更好地成长。”求是学园党委书记金海燕用这样直白的话语,为新的学子们加油鼓劲。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态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在以“微语录”式横幅闻名的浙大丹青学园,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早已挂在宿舍楼旁,迎接新生。园长吴敏是来自浙大生命科学院的教授,“我做这名园长,首先关注的是1900名新同学的学业。”学长组、班主任、导师都伴着新同学的茁壮成长。

  浙大的第一天刚刚结束,小田早已忘记了路途的疲倦,他和其他5000多名新同学一样,充满了对崭新的大学生活的期待。


浙江日报 人文·朝闻新智 00014 新学年的第一份爱心 2012-08-21 2689565 2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