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好奇心驱动我们去寻找

诺贝尔奖获得者鲁比亚与温州学生互动交流

  本报温州9月23日电

  记者 徐齐 通讯员 王陆军

  是什么成就了一名世界级科学家?是什么力量令科研人员在漫长的求知路上不畏艰辛?世界著名粒子物理学家、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洛·鲁比亚给出的答案是三个字:好奇心。

  9月22日,由本报和省科协、科学24小时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科学行走计划”,在温州市科协的帮助下,走进温州市科技馆国际交流厅。大厅内座无虚席,数百名温州大中小学生及科学爱好者,正在细心聆听这位世界级物理学大师题为“好奇心:科研的驱动力”的互动交流会。

  始于好奇心

  卡洛·鲁比亚是意大利著名的粒子物理学家和发明家。粒子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很多人看来“深不可测”,与现实生活并无太大关联。一开场,浙江东方学院的老师李方驰便由此发问:“鲁比亚教授,最近,欧洲的科学家表示,他们找到了非常接近于希格斯粒子、也就是所谓的‘上帝粒子’的一种新型粒子。为什么科学家们如此热衷于这种粒子的发现呢?看起来,这种比原子还小的粒子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很大关系?”

  “宇宙万物的起源之谜,永远是物理学家探寻的终极方向。”鲁比亚教授说:“你如果问为什么?那就是好奇心驱动着我们去寻找。”

  接着他说,“上帝粒子”就是用来解释宇宙起源时,物质的质量从何而来的问题。对于世界起源,科学家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这个理论至今还缺少一个非常必要的基础:物质的质量到底从哪里来?为此,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玻色子”的概念。这位物理学家认为,玻色子是一种比原子还小的粒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场中,受其作用而产生质量。“所以,只要找到了这种玻色子,也就是所谓的‘上帝粒子’,解释宇宙起源的‘标准模型’理论就可以完全成立了。”

  有意思的是,原本由纯粹好奇心驱动的粒子物理研究,却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你知道万维网 (World Wide Web,简称www)是怎么来的吗?1989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希望能开发出一种共享资源的远程访问系统,“因为粒子物理学的数据分析非常繁重,需要全球各地的科学家通力协作完成。万维网就是为了完成粒子物理学的研究而产生的。我当时就是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主管之一。” 鲁比亚说,他至今仍对万维网的产生感到自豪。

  激发好奇心

  这时,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八年级学生王秉昌有些羞涩地站了起来。他说,自己的志向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我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鲁比亚开心地笑了起来:“我非常赞赏你的志愿。可你要了解,做一名科学家不会让你很富有。很多时候,科研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

  “当你发现只有包括你在内的少数几个人,才掌握某些领域的知识,并能向全世界的人公布和解答这些知识,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时刻!”鲁比亚说:“我在科研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和乐趣。研究过程所带给你的乐趣会让你始终保持着好奇心,不断去提出新的问题。即使中间出错也没有关系,当你发现走入一个错误的方向,那么就退回来,重新开始。”

  关注新能源

  目前,鲁比亚教授是世界上洁净核能源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为新能源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交流中,鲁比亚数次提到新能源开发的迫切性。他认为,铀核能,由于核废料、核武器竞争以及恐怖主义的威胁,并不是传统能源的最佳替代品。“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用钍核能代替铀。”对于钍核能的高效,鲁比亚打了个比方:发一兆瓦的电,用煤当燃料需要200万吨,用铀需要200吨,而用钍的话,只需要1吨原料就够了。据估计,世界上的钍资源足够人类使用2万年之久。

  “这也正是中国青年人可以立志去做的。”鲁比亚说,全世界90%的稀土资源在中国,而稀土中就可以提取钍元素。“要认识到我们生存的地球其实很脆弱,我们真的得抓紧了。”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好奇心驱动我们去寻找 2012-09-24 2734520 2 2012年09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