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迎接十八大主题采访活动 走读浙江科学发展·湖州篇

城乡大地 画卷新展

  见习记者 沈吟

  十年间,城市在进步,乡村在发展,湖州的变化令人刮目相看。

  昔日的人民公园,变身精品云集的爱山广场中心商业区。修葺一新的衣裳街区,老街焕发出新的活力。老旧城区改造,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变成一处处精致的居民小区。老城的有机更新,让城市旧貌换新颜。

  新的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太湖南岸的月亮酒店屹立湖滨,50多公里的滨湖大道沿湖而行,新区的开发建设,让城市外在形象日益摩登。

  仁皇山公园、项王公园、长岛公园等八大公园先后建成,既美化了城市,又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结合新区建设、景区开发,一批城建工程相继动工。水网如织、花木扶疏的河畔公园,流光溢彩的街道夜景,风景这边独好。

  10年间,全市相继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 以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为主要内容的“6+2”的住房保障体系,使50万中低收入家庭的成员,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一幕幕可喜的变化,为湖州写下“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的注脚。一座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轮廓,正在被徐徐勾勒。

  而城乡之间也不再是身份地位的差距,有的只是地域的区别。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让村庄环境焕然一新。零散修建的农家小院变成了错落有致的花园式小别墅。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狭窄泥土路,变成了乡村文明道。

  蝶变的农村,并不是千篇一律,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各村都有各自的特色。安吉的“美丽乡村”、德清的“和美家园”、长兴的“魅力乡村”,一张张新农村的名片渐渐被外界熟悉。

  村镇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公共服务、素质提升、社会保障、城乡综合改革等“八大工程”,全面推进了湖州新农村建设。

  全市等级公路、城乡公交、有线电视、电信宽带通村率均达到100%。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的延伸,缩短了城乡间的物理距离。而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拉近城乡间的心理距离。

  城乡供水供电一体化基本实现,解决19.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也喝上了放心自来水;农村电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使100%的乡镇、6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新农村电气化。

  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并实现全覆盖。农村养老保险加快完善覆盖,60周岁以上无养老保障的居民全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7.3%,参合农民免费参加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农民基本步行15分钟就可看病就医,人人病有所医。

  教育均等化,所有乡镇新建、改建规范性中心幼儿园,普及15年教育,教育公平程度不断提高,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环境的改善成就了湖州的青山绿水,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了,世界各国的游客来了,外界带来的新鲜空气,悄然改变着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休闲产业、土地流转,林地流转,山里人家不再单纯地靠山吃山,河畔人家不再单纯地靠水吃水。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合作社入股……村民的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无需背井离乡,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在烟波浩淼的太湖之滨,在希望的田野上,湖州儿女正用巧手和妙笔,绘出一幅城乡并举、自然生态与现代文明协调融合的美丽画卷。


浙江日报 迎接十八大主题采访活动 走读浙江科学发展·湖州篇 00004 城乡大地 画卷新展 2012-10-15 2727744 2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