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国家发改委批复8000亿城轨投资规划

城轨盛宴:浙企分羹几何

  记者 夏芬娟

  本报讯 “当然有兴趣,兴趣十足。” 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涂志清提高音量说。在他办公桌上,摆放着全国50多个城市的地铁规划详细信息。

  9月5日,国家发改委在一天内密集批复25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总投资规模逾8000亿元。规划刚发布,涂志清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收集资料。

  8000亿元城轨将是一场怎样的投资盛宴?8000亿元投资能否成为引领中国制造走出全球经济阴霾的一剂强心剂?忙碌的不仅仅是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央企,正在转型升级中的浙江制造正欲从中分取一杯羹。

  抢滩城轨商机

  作为紧固件龙头企业,晋亿实业一度受益高铁概念市值大涨,但在高铁缓建、停建之后,上半年业绩同比下降了26.24%,出现亏损。而今这波城轨的投资热潮无疑成了一场及时雨。

  跑业务、抢订单,在南京、无锡等新兴城市率先撒网布局,晋亿实业进军城轨的举措其实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今年年初,前期的努力终见成效:成功中标上海13号线金额为1295.15万元的钢轨扣件销售合同。

  城市轨道建设产业链较长,从受益顺序来看,依次是基建、机车车辆及其配件,以及信息化系统。事实上,不仅是晋亿实业,几乎在城轨的各个产业链上都能找到浙江制造的身影:杭锅集团的地铁盾构,西子奥的斯的电扶梯,亚厦股份的车站装饰,还有众合机电股份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等。

  众合机电是受益城轨投资热最直接的企业之一。9月初,中标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自动售检票系统6800多万元;7月末,揽下杭州地铁工程1.25亿元……频频的大单也让这家原本有些低调的上市公司进入众多机构投资者的视野。其半年报表中显示,轨道交通业务的收入在其总收入的占比为43%,近半壁江山。

  “根据我们的初步预测,8000亿元背后,仅信号和自动售票系统两块规模就在40亿到50亿元。”众合机电董事会秘书李军告诉记者,“轨道业务是公司未来几年发展重点是显而易见的。”

  考验浙江制造

  对城轨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而言,8000亿元的城轨投资是最有利的政策动向。此时恰逢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伺机而动加入这场抢夺战的还有西门子、摩托罗拉等众多国际巨头。

  “竞争激烈,但是也是一场高手的较量。”李军向记者解释,他们涉足地铁建设的项目中,自动售票系统的技术难度不高,但是信号系统对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近乎苛刻,市场准入门槛非常高,早两年国内市场几乎被西门子等国外公司垄断。

  预见到信号系统未来的巨大应用空间,众合机电早在2007年就开始谋划,与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强强联合”,以市场换技术,这才有了今天的业绩。

  城轨投资中,基建的投资占比高达90%,其中中国中铁、中高铁建等国企唱着主角。民营企业从中掘金,门槛更是要高。

  浙江民企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成为其中为数不多的例外。今年以来,旗下杭锅集团生产的地铁盾构在国内包括杭州、南京、苏州、西安、上海等多个城市的地铁中标中胜出,甚至迈入国际市场,成为泰国曼谷地铁项目的供应商。旗下西子奥的斯也中标杭州地铁、北京地铁等多个项目。

  凭什么在高手如云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脱颖而出?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的看法是,与全球行业领袖合作,引入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迅速做强。他们首批盾构机项目就是与日本川崎重工合作的结晶,屏蔽门是与法国法维莱公司合作,电梯则与美国奥的斯合资合作。

  像西子联合集团这样跻身高端装备制造的浙企毕竟在少数,浙江企业最活跃的还是集中在信息系统领域。记者粗略统计,参与到全国各地城轨建设中的浙江企业就包括众合机电、海康威视、浙江宇视以及大华股份等不下十家。

  对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所长陈宗年有自己的看法:“在物联网与智能监控等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应用上,我们与国际大企业的技术几乎是同步的,这也是浙江企业未来大有可为的领域。”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城轨盛宴:浙企分羹几何 2012-10-23 2756735 2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