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海宁保障房小区距市中心10分钟车程

住进保障房 生活很便利

  本报海宁1月14日电

  记者 陈培华

  通讯员 李迪刚 钱兆华

  屋外,冷雨敲窗;屋内,一家人围坐一起看电视,暖意浓浓。“这个冬天不太冷。”见到记者,低保户洪清峰嗓门洪亮。

  这是洪清峰的新家。一套崭新的66平方米的廉租房,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我们只需拎包入住。”洪清峰说,连卫生间和厨房都已简易装修,他们只添置了些家具。

  “一个月只需交43元的房租,性价比超高。”洪清峰患有严重的脊椎炎,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每月还需数百元的医药费。洪清峰一家就靠其妻子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和低保金过活。

  能搬进这样的温馨居,洪清峰做梦都没想到。“以前,我们租住在一个筒子楼,一家人挤在13平方米的一间房内。”洪清峰说,几户人家在走廊上共用一个炉灶烧饭,下雪天更要除去灶台上厚厚的积雪才能烧饭,洪清峰搓了搓手说,“手指都钻心的疼。”

  更令洪清峰满意的是,他所在的风和丽苑小区不仅区位佳,而且配套设施齐全,生活十分便利。“保障房小区也要讲究品质。”海宁市领导说,这个市已建或在建的4个大型保障房小区距市中心均在10分钟车程内,并建立起休闲、购物、就医、入学等完善生活服务体系。

  走出家门,洪清峰主动给我们当起了导游。来到一栋小楼前,他自豪地说:“这是青少年空间,孩子们的乐园。”走进小楼,孩子们可以在知识空间看书、在体艺空间攀岩、在创意空间做陶艺……这借鉴了香港“青年空间”运营模式,也是全国6个试点中唯一建在城镇的青少年空间。

  我们一路行、一路看,但见小区内幼儿园、游泳池、网球场、卫生服务站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

  “买菜、购物也很便当。”洪清峰出门5分钟就到了城南农贸市场,附近还有华联超市、华润万家超市等大型超市。“家门口还有19路、6路公交车,直接可以坐公交车到市中心。”居民张明慧对这里也很是满意,小区对门正在建造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今后可以在家门口逛商场了。”

  近年来,海宁在提高保障性住房的性价比、宜居性上下足功夫,做到“工作、生活、交通”三便利,“医院、学校、菜场”三就近,逐步建立了以解困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农民工公寓、人才公寓和老居住区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6+2”住房保障体系。

  据统计,海宁市保障性住房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1亿元,改善了5万余人的住房条件。到“十二五”末,海宁将基本实现全市城镇低保标准2.5倍以下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住进保障房 生活很便利 2013-01-15 2874529 2 2013年0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