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讨薪,为何这么难

  翁浩浩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但还有一些农民工频繁遭遇“弹簧门”。日前,沈阳某私营诊所的一名勤杂工被拖欠工资1070元,到有关部门投诉,却被告知要9种书面证明,一个月内奔走于3个部门,至今仍无结果。

  春节快到了,农民工巴望着回家过个开心年,如今非但要不回工资,还被有关部门“踢皮球”,让人情何以堪?虽说国有国法,维权有维权的程序,但面对这些心力交瘁的讨薪者,有关部门能否在依法的前提下,改改自身的官气,少让他们当一回“皮球”呢?

  眼下,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一些另类讨薪法,比如在网络走红的农民工讨薪新闻发布会,又比如身穿狄仁杰和李元芳的戏服拉起横幅,上书“拖欠农民工血汗钱,元芳你怎么看”字样。这些事例,让人看了总不是滋味。试想,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恐怕没有人会如此大费周章。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但是,落实才是关键,有关部门应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对那些依法讨薪的农民工,应该按照“谁接待、谁负责”的原则,减少人为门槛,主动帮助维权。另一方面,对那些消极对待农民工讨薪的部门以及负责人,应坚决给予问责。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讨薪,为何这么难 2013-02-04 2902637 2 2013年02月04日 星期一